電影《逆流大叔》(圖)取得不俗的票房,令我感到雙重高興,第一因為它是很原味的地道香港片,靠口碑吸引本地觀眾,現今市道絕不容易;第二它是香港少有具運動題材元素的電影,以不多的資金拍出效果,也一樣不簡單。
我不是電影行業中人,但可以想像拍體育運動片是多困難的事,尤其在香港。同樣是動作,香港電影武打是世界級的,但拍運動卻無此傳統。從實際比較,要構造運動比賽的場面,甚至比武打決鬥有更多不可控的因素,例如隊伍裏多人同時互動、球的動向力度、環境(例如《逆》在水上扒龍舟,船隻就不像陸上事物那麼任意擺佈)等等,拍攝所消耗的時間精力很多。運動片相比武打片另一難,是武打始終有一定的幻想性,美化、加工和誇張後觀眾仍會接受;但真實的運動比賽人們都看得多,運動電影場面稍有浮誇,就容易變質成笑柄。《逆》裏實際的龍舟競賽部份,比重雖然不算多,但以一套較低成本的影片而敢於迎戰這種題材,令人佩服。
《逆》其實不完全算是運動競技電影,也沒有採用典型的勵志熱血公式,但它對於運動意義的探討,還是觸動到我。印象最深一幕,是一眾主角首次參賽,結果奮戰下不用「包尾」而興高采烈;最年輕的主角、本是運動員出身的威廉,卻聽到女友安慰說「唔緊要啦!做運動都係玩吓之嘛!」,令他一下子冷卻。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事,付出過的努力,卻不被親近的人認同,那感覺確是失落。這電影的主題是尊嚴,我想所謂尊嚴,就是你心裏一些認為值得堅持、守護和不可退讓的東西,不管是運動還是其他,你找到它,握緊它,就是一種生存價值。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