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戰友為他起了一個外號,叫H2O,因為他曾經帶領爭取清潔食水的行動,也象徵他在當地社會運動的重要性。看完他的故事,我卻只想到「上善若水」四個字。
他是洛古拉(Luc Nkulula),32歲,剛果民主運動的領頭羊。提起剛果,你會想到戰亂、暴力、疫症。死亡太尋常,人數往往以百萬計,生命如螻蟻、浮塵。洛古拉今年六月十日去世,西方傳媒卻都廣泛報道他的死訊。《衛報》記者憶述兩年前採訪洛古拉,為了逃避情報人員的跟蹤,訪問地點換了好幾次。《經濟學人》訃聞版形容,眺望剛果壯麗的山川湖泊,洛古拉曾經夢想有一天剛果人可以自由、尊嚴地,在沒有貪污、暴力的國度生活,現在他卻和他的夢想一起,埋葬在這片他深愛的土地。
六年前,法律專業出身、才26歲的洛古拉參與創立法文簡稱為Lucha的「為改變奮鬥」組織,爭取剛果實現民主選舉、政黨輪替。位於非洲中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空有民主之名,按憲法總統任期最多兩屆,原應前年12月卸任的總統卡比拉(Joseph Kabila)在位至今已達17年,實施高壓管治,多番拖延大選,引發民眾不滿。Lucha不斷壯大,近四千個成員大部份25歲以下。前年八月洛古拉代表反對派與卡比拉公開對話,會上他直指對方無視國內殺戮、強姦嚴重,又要求他立即舉行大選。
同年底,洛古拉示威時被軍警重重包圍,押上警車時高舉拳頭的相片,在社交平台上瘋傳洗版。遭受鎮壓、拘捕、囚禁、恐嚇、虐打,變成他和戰友的家常便飯。其實他是剛果的「和理非」派,堅持非暴力抗爭,橫額寫的通常是「尊重憲法」之類的「法治膠」口號。更常見的抗議方式,是動員群眾留在家中一、兩天;對收入微薄的民眾來說,不去工作一兩天已是很大的犧牲。他又經常落區,對年輕人做公民教育工作,由不要亂拋垃圾,說到政治充權。就在他去世的那天下午,他就是跟百多個年輕人在談這些。
那個深夜,他居住的木房子卻突然起火,一發不可收拾。洛古拉來不及逃生,屋裏的窗戶都裝有防盜的窗花,他第一時間把裝有Lucha重要資料的手提電腦和文件拋出窗外。着火的窗簾跌在他的背上,把他燒着。他的妹妹從外面趕來,聽見爆炸,看到哥哥正被火焰吞噬。一小時後,消防員到場,房子已成灰燼。當局事後指火災是過熱電池引起,洛古拉的朋友卻肯定是政府所為,國際組織已展開調查。
洛古拉像水一樣溫和,即使質詢卡比拉時仍然不亢不卑,因為他明白,制度才是癥結所在。洛古拉的妹妹甚至說,哥哥臨死一刻,還是向着她微笑,大聲叫她快點逃去。洛古拉卻同時像水一樣強大而充滿力量,他的戰友說:「我們會不會失去抗爭的希望?絕對不會,因為我們會繼續用阿洛給我們的活水,推動這場運動。」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