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3D立體電影古老當時興,在東南亞大受歡迎,可是法國觀眾非常淡定,不特別喜歡架上視覺效果眼鏡,IMAX也全民不過電,我就一次都沒有在巴黎看過,大家不追求奇技淫巧,心智普遍成熟,古靈精怪的花招起不到招徠作用。《2001:太空漫遊》七十米釐版當然屬於例外,《電影筆記》訓練出來的作者論擁躉,個個具備宗教熱情,不但專誠坐在光影教堂屏息靜氣接受洗禮,散場後更不乏站起來回頭觀望巨型放映機的善男信女,眼神流露西出陽關無故人的依依不捨。康城首映拷貝似乎是海外孤本,法文字幕透過字幕機同步投射,不是刻在拷貝上,身嬌肉貴步步為營,放在手心怕飛掉含在嘴裏怕溶掉;不過八月初華納兄弟鄭重宣佈,月底美國境內會發行IMAX版,落重本做了4K,舊時王謝堂前燕,實行翩翩飛入尋常百姓家,應該不再需要那麼小心翼翼了。
同樣是劃時代經典,安迪華荷的《俏西女郎》恐怕命中注定永遠潛伏地下,不可能和廣大觀眾親密接觸。拍於一九六六年的實驗大製作片長超過六小時,但放映時間只需三個幾鐘頭,因為左右兩邊銀幕同時放映不同片段。這種雙線或多線的夾攻形式,如今美術館裝置藝術常見,《俏西女郎》卻是戲院放映的,七十年代末我在柏克萊大學的韋勒廳看過一次,畫面黑的黑朦的朦,左顧右盼疲於奔命,低成本現場收音十分粗糙,樂趣如果有,純屬被虐式。它的最大功德,我認為是催生了Nico的同名唱片,時尚美人的德語口音鵝公喉如泣如訴,比電影容易消化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