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四,總有中共臣妾呼籲不要悼念,例如今年五月二十三日《癲狗日報》就重彈老調:「民主派至今仍然消費六四,借悼念晚會籌募巨款。」六四怎麼可以「消費」,我不知道。
中文「消費」是指消耗、花費,例如唐朝姚合《答竇知言》稱贊對方文詞勝於金玉:「金玉日消費,好句長存存。」 歷史事件照理不可以像財物一樣消之費之。
中文有「利用」一詞,指用某人或某事物達到目的,例如《民國通俗演義》第一四八回軍閥吳佩孚論楊森與熊克武之戰:「楊森敗一次,我們派一次援兵。這不是他被我們利用,倒是我被他利用了。」中文怎會說「這不是他被我們消費,而是我被他消費了」。當然,《癲狗日報》絕對不會改說「民主派至今仍然利用六四」,因為這樣寫不夠下流。
而現代漢語人見下流而心喜。請看八月八日《明報》一篇評論《何必消費居住環境惡劣者》:「土地供應增加,居住環境惡劣者應該也不會得益。請不要消費他們的困難,去作為爭取增加土地供應的佐證。」可見現代漢語人不但可以消費歷史,還可以消費窮人、困難等。
天下只有一種語文完全不受語文傳統規範。我們都知道那是什麼語文。中國共產黨「破四舊」真成功: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在新中國全部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