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旗下人民網,在8月9日報道中共高層在北戴河召見專家時,重提習近平在兩個多月前的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工夫」。這反映中共在資訊科技的問題上,勢必繼續按照習近平的意願向前推進。而外界推測,中共在召見專家後,仍決心執行「中國製造2025」,無異將會與美國硬碰硬。
偏偏,北戴河會議釋出訊息才一星期,中共高層即時遭到打臉。一間標榜「自主研發」、「世界唯一一款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瀏覽器」的科技公司,宣佈完成了2.5億元C輪融資,卻被中國網民挖出程式的安裝檔案,發現內裏包含着大量由Google開發的Chrome瀏覽器的文件,甚至還有Chrome的版本編號。網民分析這款國產瀏覽器,很大機會只是換了一層外殼的「山寨瀏覽器」,消息亦迅速在互聯網散播開去。
雖然「山寨瀏覽器」在中國並不罕見,但是做得如此高調,又找到投資者作上億融資,則不常見。根據這間科技公司的公告,融資的投資者主要來自大型上市公司和政府客戶。而公司始創人兼CEO的自我介紹,指自己為「中國千人計劃特聘專家」、「HTML5國際標準制訂者之一」,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優秀人才」。這說明公司的負責人與中共官方有着密切關係,所以才會獲得來自中共的資金去進行大額融資。
誰說在中美貿易戰,中國人都在憂心?國難當前不發國難財,就實在太對不起「中國人」這個頭銜。而中共在陰霾下,竟然可悲得只能依靠這些「專家」去掌握和了解前線情況,並且按照「專家」提供的情報,去擬定用甚麼策略回應美國的來勢洶洶。
有讀過魯迅的《孔乙己》,都知道主角寫得一手好字,閒來替人抄抄書,本可討一口安樂茶飯。可惜孔乙己好吃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帶着紙筆墨硯消失,後來更跑去偷竊,爭辯「竊書不算偷」。結果偷到去丁舉人的家時被抓,畫押認罪,仍免不了被打斷腿。看着新中國孕育出來的「上大人孔乙己」們,貿易戰的下場還需要說得更白麼?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