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刊登文章指旺角殺街只會把困難搬到尖沙嘴,不到兩天便出現大媽團聲大夾惡進佔尖沙嘴,惹來區內商戶和原有表演者抗議。不是甚麼洞悉先機,在無能官僚管治下,這是任何人都可估計的後果。犯規者一如以往,遭警方循例勸喻警告,之後仍繼續震耳之聲,香港是個任人肆意唱跳的無王管大台。官員對街頭拾荒老婆婆那又打又殺的氣燄,區議員對趕絕露宿者的兇悍,對着大媽的惡形惡相便龜縮起來,盡是無心無力的謙卑。自梁振英後,特區政府變成了加大版中聯辦,處理有關中央政治事務積極進取,民間事務,總是愛理不理。
當人民發現政府已不再照顧人民,民政局已放棄處理民政,市民惟有自行上街,保留我們的重要價值,上星期六終於爆發市民上街對抗大媽團,標語口號就是「政府無能、人民自救」。社會抗爭日趨激烈,政府扮演重要催生角色。尖沙嘴原已設立文明有序、尊重他人的街頭表演文化,大家互留距離空間、控制聲浪、輪次表演等,正如搭電梯時絕大多數港人均站在右邊一樣,反映出香港社會已進入文明有度的都會文化。
偏偏這時候走來另一文化,搭電梯站左邊是小事,打尖、霸位、聲大夾惡完全不理人家。本質上仍是小農文化,又是不管黑白只要成功捉老鼠賺錢,目中無人凡事只看錢的社群,惹港人強烈反感實屬必然。星期六晚的對壘,本質上是個文化衝突。這裏得小心避免標籤化,不是所有新移民都是這樣橫蠻,那兇神惡煞組群內也有香港人。應針對的是街頭表演所應把持的規矩、禮貌和尊重,管表演者來自何方。更要針對的,就是這個不做事政府。
錯亂無能令人羞家
多元社會應包容不同藝術,要處理的不是表演內容,而是街頭表演的設計、規劃和管理。大媽也有曾受專業訓練的人,她們的大眾化歌舞,也有其知心客,不過管理者要更闊的考慮如何配合地區形象、觀眾類別和該空間的原有用途等元素。聲浪大的可能要較遼闊空間如公園,但這類空曠空間,仍要有一定的規限。阿叔阿伯誓死保衞大媽團,也可能因為在沉悶生活中找到可認同的娛樂,不應隨意把它抹煞。區議會每年獲巨款搞文化,卻未見好好利用,呼應不同社群的文化需要。這邊廂不停搞人流稀少的大型文化設施,那邊廂接近平民生活空間的文化活動卻又亂成一團。文化政策和執行的錯亂無能,已達令人羞家的地步。
回歸後本土文化成為重要議題,正是因為另一種不尊重既有運作模式的文化衝入,令港人關心多年來建立的文化,會被衝擊破壞。面對入侵自己空間者的強悍,管治者的無能,市民惟有自行處理。
小小的街頭表演管理和規劃,已可搞到亂成一團,更何況大型工程如沙中綫?
何慶基
中大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