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假如樓市步騰訊後塵…… - 盧峯

蘋論:假如樓市步騰訊後塵…… - 盧峯

曾說土耳其里拉危機是強人總統埃爾多安一手造成;現在看來,他不僅一手促成危機,還令危機遲遲難以解決。為了挽救自己的權威,他繼續打起愛國主義牌來,說要對「出賣」土耳其的美國發動反擊,號召人民杯葛美國產的電子產品包括iPhone,改用三星或土耳其製產品,又對美國貨徵收巨額關稅。先不管土耳其民眾會否聽話,但聽在同樣愛面子的特朗普總統耳裏肯定不爽,輕則不肯施予援手如不肯讓IMF出手支持土耳其,重則對土耳其實施更多政治、經濟制裁,到時里拉只有貶上加貶,返鄉無期。

新興市場風險高企

土耳其里拉大瀉雖不致令歐洲出現重大金融危機,但對已弱不禁風的新興市場貨幣來說肯定雪上加霜。事實上,隨着美國持續加息及美元走強,資金陸續從新興市場回流美國及美元資產,令一眾新興市場貨幣年內持續創新低,印尼盾、印度盧比、南非貨幣……等無一倖免,印尼央行昨天已被迫加息撐住印尼盾幣值。
人民幣在貶值潮中也不得不節節敗退,近兩天已跌破6.9關口,朝中國政府定下的7算「紅線」逼進,能不能守得住,要付出甚麼代價目前仍需拭目以待。但這一波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潮對香港形成內外夾擊之勢,破壞力相當巨大。
在外圍方面,新興市場貨幣動盪勢必影響投資者信心,對股市的影響不言而喻,近兩個月港股持續下跌尋底,交投縮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投資者重新評估新興市場的風險。只要新興市場風險繼續高企,股價及大市交投就難以恢復到較高的水平。
不過,對香港影響最大的外圍因素仍是中國經濟情況。貿易戰開打以前,中國經濟已開始放緩,資金緊絀情況時有所聞,可由於放緩狀況不太明顯,中港投資者對內地市場及企業發展仍然信心滿滿。
可當中美貿易戰從口水戰變成實質關稅戰及科技戰後,經濟受到的衝擊開始明顯;不少企業定單減少,一些企業如製造業因「人仔」貶值而盈利大減。至於整體經濟也在失速。前天公佈的多項數據反映七月份內地經濟各個環節比預期差,其中消費總額升幅比六月下跌0.2 %,基建投資由今年初的雙位數增建降至只有5.7%,失業率則回升至5.1%。

香港資金回流美國

要知道美國加徵中國出口貨品關稅的措施在七月下旬才陸續開始,直接影響要到八、九月份以後才會比較明顯,再加上美方開徵關稅的範圍及規模不斷擴大,對中國出口及製造業的影響只有更深重,下半年內地經濟勢將進一步放緩,香港不管從旅遊、服務、消費到金融業等與內地息息相關的行業肯定受打擊。
實體業務受影響外,香港的資金流、資金鏈同樣難以倖免。過去多年在超低息及內地水頭充足的情況下,香港資金池不管是匯幣及人民幣都有「滿瀉」之嘆,銀行結餘長期高達2,000億元,泊在香港的資金更是上萬億計。此所以儘管美國已七度加息,聯匯制度下的香港仍一直沒有跟隨。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顯然快將過去,一方面投資者從新興市場撤資,原本在香港部份資金將同樣會回流到美國。另一方面內地企業因人民幣持續下跌,資金緊絀,需要套現應付資金特別是外匯周轉,最方便套取外匯的地方莫過於香港。近期內地強勢股如騰訊、平保、科技股等跌個七零八落除了本身增長放緩外,「北水班師救母」更是重要原因。而只要「人仔」繼續下跌,類似的沽貨套現行動就會持續,抽走本地資金池的資金。
接下來該問的是已超高的本地樓市會否成為下一波套現的目標。過去大半年各種資產都在貶值,只有樓價一枝獨秀,它靠的就是充沛的資金及投資者的非理性亢奮。一旦內地投資者因資金需要沽售手上獲利甚豐的物業,樓價面對的下跌壓力非同小可。
曾幾何時,股王騰訊也頂着「有買貴冇買錯」的光環,近兩個月卻從高位下跌三成以上,反彈乏力。要是樓價像騰訊般短時間內大跌三成,所造成的經濟及心理震盪將巨大得難以估計,不可不防。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