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的,終須走,這是近日的一種無奈。選擇離開的人,總有不足為外人道,惟自己才知道的因,外人很難準確評論。近來很熱,還有那不羈的風,然後正在歇暑的F1爆了個新聞炸彈,兩屆F1世界冠軍艾朗素日前確定:明年不戰F1。
粉絲傷心,無可厚非。換個角度看,月底展開今季餘下九場比賽,從此每場都變成艾朗素的「世界巡迴告別戰」,對一個為F1付出17年青春的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時候,就像NBA球星Kobe宣佈退役後「巡迴」一樣。之後,估計艾朗素將專心於美國發展鬥Indycar,為贏取Indy500並完成贏得賽車界大滿貫而努力。艾朗素說:「經過17年美好時光,是時候作出改變並move on。我數個月前已下決定,這是個堅定的決定。」從艾朗素場上表現與radio對話來看,頸背紋上日本武士的他,絕對是一位真正的鬥士,甚至是格鬥家。我甚至懷疑他讀過《孫子兵法》,始計、謀攻、虛實與用間等均曾出現。在他手下的戰車,雞車都幾乎變鳳凰,藥箱都快變首飾箱。
為達目的,他不介意以自己的方法當反派出手,例如他三年前於本田主場鬧爆其F1引擎為GP2引擎,外人看來很過癮,局內人怎看我不知道。他當年對本田的「判詞」,有否某程度令麥拿侖堅信己車無問題?如果贏得七屆世界冠軍是人、引擎、戰車與運氣的完美結合的話,那麼「只是」贏得兩屆冠軍也是人、引擎、戰車與運氣的結合,不可能只是引擎、戰車或運氣的不配合,這個只有當事人才懂。我欣賞艾朗素場上大部份表現,亦懷念他在意大利快彎Biassono與日本130R,跟維特爾與舒密加那扣人心弦的單挑對決。
文:丹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