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可亂真,歷歷在目 - 古德明

幾可亂真,歷歷在目 - 古德明

八月六日,香港警察破獲偽鈔集團,西九龍刑事部高級督察劉肇龍說:「偽鈔看來幾可亂真,只是紙質粗糙,也沒有水印等仿偽設計。」這一切平常得很。同樣平常的,是劉肇龍把「幾可」讀作「己可」,新聞報道員也照讀「己可」。
「幾可亂真」的「幾」,等於「幾乎」,正音是「基」,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說》蔣氏捕蛇,「幾死者數矣(有數次幾乎給咬死)」。「幾」當然也可讀作「己」,但那是指數量,或作疑問詞,問數量、時間等,例如《粉妝樓》第五十三回「孌娘有幾分姿色」,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那「幾可亂真」,小學生都不應讀錯,只是「己可」在香港今天幾乎已成為「正音」。
此外還有「歷歷在目」,電臺節目主持人、講者等往往不讀「力力」,卻讀「匿匿」。「歷歷」是「清楚」的意思,例如《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言寄兒「定睛一看,草木樹石,天光雲影,眼前歷歷可數」。這「歷歷」怎麼變成「匿」音,我搔破頭皮都想不到。
當然,中文六十九年來經中共肆意摧殘,除了呆子,那裏還會有人講究字形字音字義。北京大學校長把「鴻鵠之志」、「莘莘學子」讀作「鴻浩之志」、「斤斤學子」,其實絕對不必道歉。新中國人誤讀英文字,那羞恥才是黃河水都洗不去。所以,我常說,為求衣食,年輕一輩千萬不要學中文,學得好不但沒有用,還會被譏為食古不化,何苦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