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從老垃圾堆中尋找舊時照片文字資料,心中不禁老老土土響起老香港金曲:薰妮《每當變幻時》。
同行將幾廿年我們作Cover Story的報刊封面,鋪文到fb,引起不少昔時舊人的迴響,也激發自己從舊剪報、老照片小山丘中尋找舊時光影;事實三聯共我商談出版有關時裝書籍年復年已很多年,年底趕在出版社週年慶期間推出,也急需將相關資料搜尋,打開塵封細事,摸索已發黃舊報紙,好幾個層面時光流逝的傷感忽淹而至。
其一:傳統傳媒翻天覆地巨變。
不論那個行業,只需跟群眾打成一片,讓群眾認識,都必須與傳媒保持良好關係,他們是橋樑。
過去與那家電視台電台、那份報紙雜誌、那位導演監製編輯記者擁有緊密聯繫是一道重要的門,連接一道接通天地線的橋;只要人在你在、只怕人去樓空(聯繫網絡的失落),需重新建立新網絡。
幾份優質讀者眾多的紙媒、幾個巿場佔有率高電子傳媒撐腰,另加出品於一段不短時間保持吸引力(包括入屋能力、親和魅力),無論商品與人,肯定在巿場上站穩一席位。
1997年是一道關,過關之前全世界瞄緊歷史性創舉:以五十年不變為基礎,殖民地回歸母國。
全球以百計媒體紮足香港,另加本地過去媒體仍似結實紮根,當年所有政經文藝民生,全部被報道、被記錄。雖然隱隱間感覺香港像過去於亞太區的地位,國際間被關注的程度已達頂峰;幾時想過必須往國外推廣才得到丁點關注、筆者隸屬時裝行業竟然獲得ABC、BBC、NHK並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重量級紙媒報道。
事非尋常,再光輝不過一抹迴光返照。
再下來是更難的關,更大的顛覆;傳統電子傳媒與紙媒被其實仍未深度證明其影響力的網絡世界威脅,過去通往可能名成利就的橋樑似已離開我們愈來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