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逸堯不愧飲食寫作界性情中人,見到我在面書張貼保羅波喬斯午飯圖片,既不為肉酸到爆的圍牆尖叫,也不批評那幾道慣見尋常的名菜,單單氣定神閒稱讚甜品碟子,「久違了的正確蛋糕上桌方式」,一語道破老字號不可取代的魅力。是的,現在一般餐廳不管背負多少米芝蓮星星,都缺乏培養內功深厚侍應生能耐,麾下有個口若懸河得來不硬銷貴價貨的酒佬,已經算功德無量,懂得在客人面前調配糕餅的聖手幾乎完全絕跡,壓軸好戲大多數另找專人包辦,鋪陳得美輪美奐才端出廚房,舊時代矜貴的即席揮毫,年資較淺的食家恐怕發夢都想唔到。這與服務員水流柴式轉換有關,後生仔女人望高處,視跳槽為往上爬必然途徑,店主根本懶得訓練他們一技之長,反正不出三幾個月,歸故里的歸故里,趕科場的趕科場,不會有人死心塌地盡忠職守,何必那麼傻傳授秘笈,嘥心機捱眼瞓,到頭來得個吉?
法國侍者原有淵源流長的「買圍裙」傳統,新丁立志入行,必須付出真金白銀獻給即將退休的老行尊,把他的制服買下來,並且虛心學習所有竅門。手工藝人一代一代把手教學徒的土法,當然老早被淘汰,專業學校理論上雖然比較科學,弊在學員品流混雜,學習過程囫圇吞棗,水準難免江河日下。瀕臨絕種的老派員工,亦只有保羅先生這種叱咤風雲的廚壇盟主留得住吧,除了神乎其技的甜品侍應,處理招牌菜酥餅焗魚的一位也令人嘆為觀止,三兩下手勢去皮拆骨,酥餅還要割切得漂漂亮亮裝飾碟子,未曾落肚就已經連聲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