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講起家庭暴力,即時會想到拳頭、巴掌、推撞,若有人哭訴最慘遭家暴,會問他傷到哪裏,嚴重嗎,要不要趕緊驗傷、要不要報警。
如果事主說:「沒有,我受到嚴重的精神虐待。」那故事就長了。首先要問,是經常遭受冷待、要看面色做人嗎?如果只是這樣,很可能輕率地就回一句:「打工也要看老闆面色啊。真受不住,跳槽去也,不見得沒這老闆就會餓死。」如果是語言暴力,是打擊人尊嚴、人身攻擊的說話,你會怎麼反應?「網絡霸凌也見慣便平常,不主動上網受刑,笑罵由人。」不能,那是家庭精神暴力,不是互不相識的網上酸民,那是在地面捱得最貼地的苦難,因為是至親的人。
然後,還要問,精神虐待的力度有多重、頻密程度如何,那該從何處說起。第一次被打一定記得,什麼時候開始受到伴侶精神虐待,難說,期間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傷害,受害者強忍後吞下肚裏又會忘記了,忘記不等於消化了,累積久了傷害更深,彷彿就只有等計時炸彈爆發一刻,崩潰下來。
精神暴力不留表面傷痕,醫院檢測不到,警察局不會受理。以暴力對待家人,事件鬧很大,長年累月受語言暴力虐待,最慘在於好像不夠受虐打大件事,投訴無門,亦無處可逃,大不了離婚?
是,人要自救,到了肉身感到不安全,一定懂得自救,沒別的選擇。一天到晚受到綿綿密密絮絮不休的語言攻擊,很多人能捱則捱,不會因此而盡早止蝕,沒到精神完全崩潰,不會輕言離婚,因為總認為受得住的,捱得起的,或者會有改善一日呢。
既然是語言暴力,用語言溫柔化解又行不行?可惜一般就變成跟一個用語言做核彈的人吵架,下場只有加倍家無寧日。夫妻之間,最傷人的是「那不如離婚」?不只,那不過是一顆子彈,一槍致命倒夠爽快,我聽過更多一字字一句句如執行凌遲的小利刃,例如「你要自量」「我為什麼要被你連累」,一時死不了人,留在家裏卻有如囚徒,內傷無痕,所以更血肉模糊。想拖延一下,逃到別處所謂大家冷靜一下,可惜科技坑人,像昨文提及用app去發出遠程導彈,用尖刻文字虐待妻子的情況,逃出去,還要把手機關掉方能唞氣,但同時也會斷了六親。
最肉緊的朋友,也只有聽然後勸慰的份兒,因為,離婚這兩字,不是旁人適合說出口的。說殘忍點,有時巴不得那渣男有打過她一下,唉,我就理直氣壯可以拍案而起:別多說了,趕緊離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