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貨幣里拉上星期四、五曾急跌超過兩成,昨天也持續下跌,直至土耳其央行出手救市包括向當地銀行提供額外資金才令里拉稍為回升,但前景仍然黯淡。市場擔心新興市場及歐洲銀行受土耳其拖累,近幾天不管歐洲股市以至港股都有不少跌幅,有分析員更擔心還有更大的風暴出現。
土耳其貨幣匯價大瀉的確會對部份歐洲銀行造成壓力,但遠不足以造成系統性風險,因為土耳其經濟體積雖不算小,但不管它的銀行或企業在國際體系都只是小角色,歐洲商業銀行對它們的貸款或交易只佔極小部份(不超過1%),即使出現壞賬也不至於拖垮歐洲主要銀行,更不要說造成歐元區的系統性危機。只要歐元區不出現年前的債務及流動性危機,土耳其里拉大跌對全球影響有限。
里拉大跌不致禍及全球,對土耳其國內特別是強人總統埃爾多安的打擊卻非同小可,難怪他氣急敗壞的說今次危機是美國及歐洲的陰謀,土耳其是被特朗普政府出賣;埃爾多安徬徨無計下還呼籲國民拋售外幣購入里拉以抗擊西方的陰謀,擋住貶值潮。
強人領袖打「愛國牌」應對經濟危機已是慣技,過去幾十年來拉丁美洲的獨裁者及軍事強人每當經濟出事都把責任推在美國或西方身上,並且呼籲國民貢獻財產抵抗外侮。可惜這一招早已不靈光,因為民眾都知道國家金融危機的元凶不是別人,而是理財不善又貪腐的當權者,他們平日已被政府變來變去的經濟政策弄得雞毛鴨血,在危機來臨時更只有力求自保,根本不會響應領袖的愛國牌。
埃爾多安攬權政策肇禍
這許多年來只有南韓金大中政府在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成功借助民眾的愛國情懷挽救經濟,當時南韓政府需要向IMF求救應對幣值大跌經濟蕭條的困境,南韓民眾為了支援國家不惜拿出家裏藏的金飾變賣捐獻國庫,好讓政府盡快歸還IMF的貸款,恢復自主權,當時南韓人排隊沽金的一幕教人震撼不已。
回到土耳其。今時今日該國的金融經濟危機同樣是埃爾多安這位強人的政府一手造成。過去幾年他為了鞏固權位,為了顯示自己治國有方,一方面大幅增加政府財政開支刺激經濟,另一方面則罔顧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強行限制央行以加息抗通脹。結果,貨幣供應遠超經濟增長水平,令通脹從央行的5%指標上升到雙位數,何時穩定下來仍是未知之數。既然土耳其里拉供過於求,利率偏低並與上升的美息背道而馳,它的幣值不大跌才是嘖嘖怪事。
最慘的是,土耳其企業借入大量外幣特別是美元債務,里拉急速貶值(今年以來下跌超過四成)令它們債務負擔越來越重,還款開支卻不斷上升。在雙重夾擊下,土耳其經濟怎能不「爆煲」。
假如情況發生在冷戰期間還好辦,畢竟土耳其是北約重要成員,是封鎖蘇聯黑海出口的「哨兵」,美國在土耳其部署的導彈能直接威脅蘇聯的「軟腹」包括高加索地區的油田。為免「哨兵」出事,當年的美國政府肯定會出手相助,包括透過IMF及世界銀行向土耳其提供貸款及援助,紓緩危機,讓土耳其政府有多一點breathing space。
今時今日冷戰已結束,美國總統特朗普連北約也不想保留,千方百計要北約盟友增加軍費以減輕美國負擔。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要說指望美國出資救土耳其,甚至IMF出手也有可能被特朗普阻撓。
埃爾多安口硬的說會跟其他國家結盟以應付危機,他心目中想的大概是俄羅斯及中國。可惜俄國財力有限,難伸援手;中國則正與美國大打貿易戰,得集中彈藥應付本身的危機,也不大可能向埃爾多安開出甚麼支票。換言之,埃爾多安其實只能靠自己扭轉大局。若他不能及時令土耳其轉危為安,個人威信將會掃地,令土耳其隨時像亞洲金融風暴時的印尼那樣,金融危機演化為政治危機,令國家陷於大亂中,久久難以穩定下來。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