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安老院舍繼續成為耐藥性惡菌的傳播溫床。衞生防護中心聯同公立醫院的一項研究,抽驗20間九龍區安老院舍逾千名長者的身體樣本,發現有約三成長者體內帶有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比率較2011年的同類研究多出8.5個百分點。
專家認為,研究反映不少長居院舍的長者都可能是「隱形帶菌者」,建議安老院舍及早加強潔手、環境清潔等基本感染控制措施,避免長者把病菌帶到醫院甚至社區。
恐傳入醫院擴散
研究於2015年進行,抽驗20間安老院舍、合共1,028名有高感染風險的長者。研究人員分別從長者的鼻腔、腋下、糞便抽取樣本,化驗有否含耐藥性細菌。結果發現,高達30.1%長者帶有耐甲氧西林金黃葡萄球菌。研究認為比率遠高於英國(4.7%)、上海(10.6%)的近期研究所得;亦較本港2005年(2.8%)及2011年(21.6%)進行的同類型研究為高。
研究指出,數據顯示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在安老院舍的傳播率屬高水平,而且有持續上升的現象,故院舍必須加強感染控制措施。惟今次研究沒發現有長者感染更難治理的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或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CRE),反映安老院舍的基本隔離和衞生措施能防止該些惡菌擴散。研究已於最新一期的《香港醫學雜誌》發表。
參與研究的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表示,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耐藥性細菌,帶菌者若沒有發病,難以被察覺帶菌,可謂「隱形帶菌者」;而今次研究發現,帶菌的院舍長者越來越多。
由於他們大多都需定期到醫院覆診,有機會把病菌帶到醫院,或自醫院把惡菌帶回院舍繼續傳播,故若安老院舍不加強潔手、消毒環境及設備等工夫,未來耐藥性細菌的傳播風險只會更大。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