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世上的至愛 是不計較條件李浩賢從容不壁

因世上的至愛 是不計較條件
李浩賢從容不壁

如果不是23歲結婚、27歲當爸爸、29歲生二女,香港壁球一哥李浩賢(Max)應已「上車」!現租住屯門一個單位,今年踏入三字頭的Max獨力承擔整個家,將第三次出戰亞運會的他,太太及女兒是最強後盾,曾被「上車」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他,決心放下包袱追夢。
記者/攝影:徐嘉華

Max是家中獨子,人生步伐比別人快,以為是精心策劃,怎知沒一樣是預期,他沒預期自己10歲因減肥去打壁球,更成了全職運動員,亦沒料過中一遇上同班同學Sandy(太太廖美珊)就一見鍾情,更不用說23歲早婚、29歲已是兩女之父,他說:「我的人生沒計劃,由壁球到家庭,到生小朋友,都沒計劃過,那時結婚,是覺得同Sandy已拍拖七年,是時候要結,到27歲時,二人生活有點悶,才想到要生。」

壁球,對李浩賢 (前)來說是份責任,他慶幸自己能將興趣作為職業。

去年印度亞錦賽,Max在毫無期望下奪冠,首次成為亞洲一哥,令他重燃鬥心。資料圖片

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看Max(右)及Sandy的笑容,就知他們一家四口有多開心!

去年成亞洲壁球一哥

Max與三歲大女兒雪凝在家附近的公園你追我逐,活力十足,Sandy邊背着小女雪瑤,邊看兩父女互動,四人都笑得很甜;再到訪李家,雖是窩居,但五臟俱全,連壁球拉線機也有一部,太太更即場示範包愛心水餃;細心一看,客廳玻璃櫥櫃內,Max的獎座放最低兩格,他說:「有小朋友後,不想將所有獎牌都放出來,怕女兒看得多會有壓力,我寧願放女兒的東西。」
正如Max所說,做了爸爸後,才真真正正感受到對家庭的責任感,沉重但開心。他也承認:「現在打比賽,都是為家庭、為女兒而打,我會跟自己說要打好些,要賺錢,要贏獎金,才可以養活家人。」現世界排名19的Max,是香港一哥,但他從07年至今這11年全職生涯,輸掉的比賽比贏到的獎牌多,像他在06年拿完亞青個人賽金牌後,要等11年才等到去年成人組亞錦賽個人金牌,成為「亞洲一哥」;四年前仁川亞運,他打破了長達16年男單亞運獎牌荒,成為繼大師兄簡化謙在1998曼谷亞運奪銅後,第一位香港土生土長的亞運獎牌男將,這些都很值得回味。
壁球,是Max一家人賴以維生的正職,Sandy在15年生下第一胎前已辭工,Max獲體院「精英運動員甲」的資助(每月約三萬港元),若不是有個家,早就「上車」,他說:「其實香港運動員的資助越來越好,支援又多,如果一個單身運動員,吃、住在體院,比賽有獎金、退役後又有退休金,一定夠錢供房貸;租等如幫別人供,我不想,早前將房車賣掉,將養車的錢放在屋租上。」

Sandy除照顧兩個女外,閒時也會幫Max穿線。

征戰多年,Max有不少珍重的獎牌,包括左一及左二的三面亞運銅牌。

家裏沒請工人,一家大小的飲食都是Sandy操刀,包括親自包水餃。

太太愛女無限量支持

Max在太太Sandy心目中,由以前拍拖時「儍吓儍吓」,到現在變得成熟了、有承擔了,雖然體院精英運動員的月薪跟比賽成績掛勾,時有升跌,獎金亦不一定會有,但Sandy沒半點怨言,一直支持老公走運動員這條路,她說:「記得剛結婚幾天,他就飛去比賽及訓練,一走就三個月,有時會想,若他能常陪在我身邊就好了,但細心一想,做到運動員的人不多,球員生涯亦不會很長,他難得喜愛,就一直支持他。」Sandy的支持不是光用口說,六月在金鐘的香港壁球錦標賽決賽,她一人帶着兩個女兒從屯門乘車到金鐘,為的就是現場為老公打氣,非常難得。

越計較獎金越易失準

Max將於本月第三次出戰亞運會,身份由2010年廣州亞運的單身漢,到2014年仁川亞運的人夫,到今屆印尼亞運的人父,雖然背負家庭重擔,亦很想置業,尤其今屆亞運獎金加碼,一面個人金牌有80萬港元、團體金牌有160萬港元(四人均分),夠付首期,將出戰單打及男團的他卻說:「之前試過想着獎金去打,結果比賽中途抽筋及有一些不尋常的反應,令我很沮喪,近期想通了,不去想成績,只用享受心情去應戰,反而效果不錯。」

後記:女兒幫爸爸選「花鹿」

今屆印尼亞運有三隻吉祥物,女兒幫爸爸Max選了「花鹿」,Max說:「牠代表速度,壁球是好快速的運動,我年輕時以『速度』去贏對手,希望今次亞運,再以『速度』去贏每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