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陌度阡】百畝桑林

【越陌度阡】百畝桑林

【越陌度阡】
從前的鄉村兒童「口袋裏沒有半毛錢」,嘴饞只好在田野找零吃,不是荔枝龍眼、黃皮枇杷等可賣錢的水果(除非偷,當然每個鄉下頑童都試過啦),而是真正的野果,如山稔、油甘子、酸甜仔等等。不過,也有介乎二者之間的,當然,取吃時的風險也是二者之間啦。三月份的桑子和六七月份的番石榴,便是我們的目標物了。一般來說,這類似屬人家卻又像野生的果樹,因為果子不太能賣錢,長出來的樣子都有些放任有些隨便,最能吸引兒童的目光。一群鄉童每天上學放學的路上都會期待着果子成熟,更有點像劫匪「踩線」般,留意着那一個時刻主人不在,果實的成熟程度等等,好早早出手,免得被其他兒童「黑吃黑」,失卻先機。

洗劫果樹的過程一般如此:各方人馬都踩線多天了,總有沉不住氣的傢伙衝出來摘幾個嚐嚐,當然是冒險啦,隨時惹得一身打。狡猾的會叫年齡最小的一位過去試採,因為鄉民對幼童和長者都會格外寬容,如果未有被責難,大家便會一擁而上了,那株果樹不一會便即體無完膚。這個時候,總會有一兩個儍子「踩過界」把其他可以賣錢的水果一併摘掉,最後當然會被清場驅趕,大家作鳥獸散了。鄉下兒童重重複複這些冒險經歷,培養出不少狡黠智慧,也學會了處事的進退,沒有生命導師,但每個小歷險都使大家堅強的成長起來。

野桑果,黑色時味道最好。

長果桑有別於本地的野桑,味道甜美得多,而且一年能開三次花呢。

蠶寶寶每天都只管吃。

採桑養蠶蟲 孩子學關懷

桑樹很奇怪,因為有不少野生的,又有不少是人家栽培的,是鄉下常見的半野果。據我的觀察,由人刻意栽培的桑果會大一些,但都比較酸;而荒山野嶺長出來的果子會很小,但卻很甜。桑樹很粗生,中學時每天乘79K雙層巴士由打鼓嶺到上水上學,途經坪輋茶樓一段時,巴士上層會撞上兩株路旁桑樹的枝梢,伸手出外即可摘到。但一個開始注重「儀態」的中學生,可不能再像野小孩因嘴饞而隨便摘野果了,只能「長大」去了,捨去童年。可是,長不大就是長不大,我最後也是回歸田園,繼續當自己的野猴子來得舒暢,重新在農莊內「隨便」栽野桑果讓大人小孩都能享受這種野趣。時光荏苒,我也有孩子了,到我可以跟他們一起玩着關於桑樹的遊戲了,兩個小孩阡阡陌陌四五歲時,妻子買菜時見到聯和墟街市的一間小小金魚店賣着蠶蟲,即時買了幾條回來跟孩子一起養蠶寶寶。我發覺自己原來完全不懂養蠶蟲,便跟着妻小學養蠶:大家各自找個漂亮的鞋盒作盛載用,加些樹枝樹葉模仿大自然,再鑽些通氣孔,蠶寶寶便有個家了。跟着工作分配大家做,我負責每天由農場摘取新鮮的桑葉帶回家,孩子負責定時餵食,妻子是總指揮,但也負責最重要的工作:清理蠶糞。看着看着,進食、蛻皮,成長、結繭、破繭、交配、死亡,孩子笑着、驚訝着、哭着……大家一起照護着弱小的寶寶,也學着成長、關懷、死亡的種種。
現在小孩大了一點兒,開始跟爸爸到田間採桑去,也在教其他孩子採桑,但我仍然覺得有點不足,就是想他們背着我走遠一點,去犯一些禁,去搞一些破壞,去跌倒一下挫敗一下,找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童年的百畝森林。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