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家,收到大婆一個短訊:「某某剛走」。嚇我一跳,忙問是何時走的?她知道我誤會了,連忙解釋,說在外吃飯,碰到某某,打了個招呼,人家先走一步。
「他走了」這句話,現在還真不能亂說,因為含意有歧,是到了我們這個年紀,朋友──尤其是老朋友──多的話,聽到「他走了」這句話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久不久,就會收到一個短訊:「某某走了」,然後再轉發給其他朋友:「某某走了。」這就確定了某某的一個終結訊息。
大家也都習慣了這麼一種說法,一見「某某走了」,馬上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不會以為某某去旅行了還是返鄉了。若某某真的是去旅行了或是返鄉了,聽人這麼一說,也會誤會他死了。這也就是聽我家大婆說「某某走了」嚇一跳的原因。
其實人死了,走了,跟他去旅行了,返鄉了也有相同之處,只是旅行和返鄉的地點在另外一個世界而已。在世的時候,我們在這個世界旅行、返鄉,辭世之後,去另一個世界旅行、返鄉,只是大家都不知道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而已。所以,那個「走」字是用得很恰當的。在餐廳吃完飯走了,在這個世界上過厭了走了,明白這個道理,去機場和去殯儀館的意義也就相近了。都是送行,都是起程。所以,我給朋友送花圈的時候,不說「安息」、「悼念」,只寫「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