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國選擇性的新聞傳遞方式,原則上可算報喜不報憂,國泰民安雖然建築在不平衡的地基,但西諺不是說「沒有新聞是好新聞」嗎,封鎖可能在坊間引致集體極度不適的負面消息,單單灌輸陽光燦爛的正能量,製造前途一片大好假象,畢竟有益百姓心理健康,就算副作用是普遍培植了不堪一擊的玻璃心,三除兩扣似乎仍然除笨有精。新加坡官方喉舌連喜也不報,才真有種玉石俱焚意味,早前李光耀乖孫光明磊落出櫃,摟着小男友在面書曬幸福,當地傳媒便隻字不提,恭喜都不講一聲,實在太沒有禮貌了。網絡訊息如此發達,紙難道還包得了火嗎,鴕鳥把頭藏在沙裏還罷了,蹺起屁股的不雅姿態,不必很心邪也覺得有引君入甕嫌疑,用英語表述,不折不扣asking for it。事實上「國孫」的壯舉,坡基無人不曉,閱歷豐富的業餘觀察家更牙擦擦打通家族成員脈絡,繪形繪聲替基血液尋根,葡萄園一直暗湧關於第二代誤交損友的耳語,固然海嘯一樣再度澎湃,甚至順手挖出祖宗上一代的蘇州屎,教八卦的耳朵像啪了過量偉哥,強硬地豎了起來久久不能偃旗息鼓。
有位老同於是慨嘆,當年政府狠心清除黑街,將東南亞第一人妖王國寶座拱手讓了給曼谷,實在太大嘥,尋芳客和名花夜夜笙歌的繁華景象煙消雲散,美麗傳奇只在楊凡導演的《妖街皇后》略見一二,言下不勝唏噓:「那才是最具獅城地方色彩的非物質遺產啊!」呃,記憶所及,跨越性別的美人向來被視為國恥,小眾中的小眾背腹受敵,一百八十度華麗轉身成為民族英雄,太妙想天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