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前傳 - 楊靜

博物館前傳 - 楊靜

都靈有幾座不錯的博物館值得一遊。而我差點錯過最精彩的一家,古埃及博物館。那是因為我想當然矣,以為此類博物館最好的不是在埃及就是在倫敦,義大利小城不看也罷。但陰差陽錯走錯路,抬眼赫然兩個司芬克斯緘默俯視,這就是緣分了。
進門方知有眼不識泰山,這是全歐最大的古埃及專館,展品千年歷史,分佈在五層樓內。遊人被指引從一層開始。這一層是故事的開始,確切講,是博物館故事的開始。
早在17世紀,統治都靈的王得到一塊古埃及風格石碑畫,王命都靈的植物學家按圖索驥,去古埃及搬更多文物回來研究。自此,考古學家帶着新挖的文物絡繹不絕奔赴都靈。期間,都靈為拿破崙佔領,光復後嘗試統一義大利。新興國家需要輝煌的博物館添光,任務就落在埃及文物身上。王權也意味着錢與資源,優秀的頭腦被吸引至此,他們研究出土文物,復又組織系統發掘,在埃及和義大利兩地奔波。
這一層樓即是把這段前傳擺出來,在遊人看到木乃伊和莎草紙之前,先會知道,為什麼,如古埃及學家商博良所言:通往孟斐斯與提比斯的路要經過都靈。這其中有歷史的糾葛,也有個人的光輝。策展人不忙着告訴你這個陶器出自某年某月,什麼質地尺寸。而是貼出檔案與照片,誠實對你說,這是誰人因何種原因在何地與誰一起挖掘出的,根據當地環境,誰又推斷它大概是什麼來的。
這是我第一次在考古博物館裏感覺到一種親近感,既親近了歷史,又親近了書寫歷史的人。看山是山又不是山,內心立刻回憶起之前去過的不少考古博物館冰冷刻板的樣子,又是遺憾又是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