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四電一腦」:官僚專政、扼殺生機 - 古立

蘋論:「四電一腦」:官僚專政、扼殺生機 - 古立

8月1日開始強制回收「四電一腦」,「堅離地」官僚強物情、就己意,好心做壞事又一案例。
在新政下專營回收商歐綠保需時T+3——零售商送貨後三日——方能除舊,那三天期間貴客要自行安置舊電器。香港地,寸金尺土,那將如何擾民,不必細表。然而T+3只是個承諾,有否料到,還得等着瞧。觀乎環保署的往績,情況不容樂觀——官家在2013年推出「綠在區區」回收計劃,承諾在18區、區區設立回收站,五年後只在5個區兌現承諾,其餘13個區顯然有覓地難之嘆。

促進環保變製造污染

官府尚且覓地難,私人住所如何騰出地方安置舊電器?沒辦法的消費者基本上有兩個選擇。要嘛情商零售商送貨同步除舊,此舉不難要額外收費;形同加價。(零售商將如何處置舊電器,天曉得。)再不然,消費者自行了斷,棄置舊電器於街頭。旨在促進環保的措施,不難適得其反,製造污染。
為數達500間的回收商、「收買佬」對新政的控訴則更大:恃着專營權在握,歐綠保刻意壓低舊電器回收價,「收買佬」甚至收不返物流、運輸費,以致生存空間蕩然無存。歐綠保現今自置五部貨車,只在上水、觀塘、黃竹坑和葵涌設有地區回收站。物流能力及回收網絡跟隔籬左近梗有一間的「收買佬」不可同日而語。萬一「收買佬」不堪逼迫,經營不下去,不難通街是棄置的舊電器。
面對一片亂象,主責「四電一腦」新政的黃錦星置身事外,指「法例實施初期,市民和業界都需要時間適應新的安排和運作流程」,彷彿為官者絕無責任予民方便,理順運作流程。至於同步除舊,消費者需否額外付出,黃錦星稱此為「複雜的商業議題」;言下之意,全港有超過2,000家電器零售商,消費者有選擇,不致任人宰割。

消費者選擇空間縮窄

消費者至今無疑尚有選擇,可是在新例下其選擇空間將日益縮窄。由此帶來的後果則絕非甚麼「複雜的商業議題」—— 消費者將要多所付出。何以故?新政給電器零售商設下重重關卡:做這門生意先要向環保署登記、「呈交申報及繳付循環再造徵費」、為受管制電器提供「循環再造標籤」、制定經環保署批註的除舊服務方案。與此同時,更要「按已獲批註的方案安排免費除舊服務」。繁文縟節,說多複雜有多複雜,等閒之輩怎應付得來?
換言之,今後售賣「四電一腦」與經銷毒藥、危險違禁品無異。若非專人侍候,又怎輕易申請到這種、那種牌照,弄清楚各式各款規則條文,填寫報告,核算「循環再造徵費」,依時遞交款項?大集團可以設立部門應付其事、由連鎖店攤分皮費;小商戶可要獨力承擔,百上加斤,哪能逃得過被淘汰的厄運?往下去的結果是甚麼,你懂的。
官僚對各行各業的干預,有增無已;電器零售業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生意經營掣肘處處,入市門檻只加不削,如同給大集團架設保護圍牆。年輕人慨嘆向上流動難,想創業則舉步維艱。此則不禁令人要問:孰令致之?還不是像「四電一腦」新政般不斷繁衍遞增的官僚關卡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
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