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無詩 - 古德明

畫中無詩 - 古德明

今年四月,《人民畫報》有專文介紹「紅色主題國畫家」董希源,並刊出其梁家河村圖,寫習近平少年客居地。畫中青山之下,綠水之畔,有幾間磚屋,一幅牆上寫着「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口號,畫上有題字:「鐵錘叮當知青路:丙申仲夏,再進梁家河采風,立於當年插隊知青為村民所辦實事項目打鐵鋪,感想良多,遂寫生此稿。」作者感想多,讀者何嘗不多感想。
國畫一般都有題字,而且多是題詩,例如唐伯虎題自畫三顧草廬:「草廬三顧屈英雄,慷慨南陽起卧龍。鼎足未安星又隕,陣圖留與浪濤舂。」又如張大千題自畫梅杏花卉:「梅花落盡杏成圍,二月春風燕子飛。半世江南圖畫裏,而今能畫不能歸。」傳統丹青手多具文學素養,畫帶詩韻,詩達畫情。
現代習國畫者卻多不懂中國文學,於是作品徒具國畫之形,神氣消失殆盡。就以董希源那段題字為例,只學得干支紀年,文句卻惡劣不堪。什麼「鐵錘叮當知青路」,看似七言詩句,但詞不達意,「仄平平平平平仄」讀起來更是毫不諧協。不是其諂入骨,董希源怎能憑其畫藝當選政協委員。
現謹代董希源題《梁家河寫生》一首,盼能做個人大代表,故諂有所不避也:「滿眼青山且放歌,梁家河水激頹波。知青打鐵勤民事,遙想當年感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