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票之撕裂 - 陶傑

鈔票之撕裂 - 陶傑

特區政府發行新鈔,新設計圖案遭到民間詬議,三間銀行各有各印發,每家五種面額,即共十五種圖案。
香港有兩家銀行在清代已經發鈔,最早是一八四五年的東藩匯理銀行,總部在孟買。港鈔從此確定其歷史基因,帶有懷舊味道便好。
唯鈔票設計最忌含意曖昧,最多人看不順眼的那一張,千元大鈔,一個人頭腦子裝滿1和0,觀眾以為象徵1000這個數字,即是滿腦子錢錢錢啦,卻又解釋為象徵電腦的一和零,這就是英文說的歧義(Ambiguity)。
若賣弄小聰明,不如腳踏實地一些。滙豐大門前那對獅子,在氣勢上就佔了許多年的便宜。渣打並無滙豐的古老符號,用香港總部大廈景觀,玻璃幕牆的幾何線條,狀甚穩健,傳統現代兼而有之,主題清楚,意思就是扎根於本土。
好像衣着一樣。若不懂得配搭顏色之道,最好採用最基本的法子,就是用素簡的黑白色。渣打五百元地質公園那一張構圖獨特,是西貢六角柱石的景觀,看一眼容易記住,而且毫無爭議。
有人指梨園那張,亡國大悲劇帝女花不吉利。但為何不可以是歌頌任劍輝白雪仙這對粵劇好姐妹的一片深情呢?若是在殖民地時代發出此一圖案,社會一片祥和,自然看出不一樣的角度來。
還有一款是蝴蝶,若是心情不好,在悲觀者的眼中,梁山伯祝英台悲憤而死,雙雙化蝶,不也是寓意淒涼?但老牌的殖民地銀行,為追求貿易自由,才會無意中發現了香港。蝴蝶令人想起巴比龍,突破牢籠,衝向碧海藍天。
蝴蝶、飲茶、戲服,若不是指定動作,放手讓銀行來發揮,就不會因為其中的一家出了問題而火燒連環船。
一切都是心理作用。發鈔的銀行,若平時低調,隸屬的那個國家平時含蓄而君子,設計的初心,一定會顯露出來:是不是為了香港好,與香港人情感與共,為了香港社會的和諧,而且在飲茶中看見了天倫,而不是消費GDP,時間是最好的仲裁。
既然那麼多爭議,世界各國鈔票都用歷史文化人物裝飾。過幾年不如這樣:一千元新鈔駐香港解放軍總部、五百元香港特區區父董建華頭像、一百元曾蔭權、五十元梁振英、二十元林鄭月娥,十元則曾為香港主權過渡作出貢獻的許家屯。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