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不覺,《媽媽咪呀》電影版第一集已經有十年歷史,既然打鐵沒有趁熱,隔了這麼久才施施然拍續篇,觀眾體內的正能量難免發酵,希望它生生性性應了西諺「更老但更聰明」,所以進到戲院發現倒敍場面繼續不停圍繞三個爸爸做文章,一點進步也沒有,白眼想不翻到背脊都不行。依稀記得,這宗靈感可能源自伊莉莎白泰萊早期經典《玉女于飛》的誰是真爸爸無頭公案,上集翻來覆去炒了又炒,就是不肯乖乖搵醫生驗DNA,最後密食當三番,哪一位搞大梅姨個肚既往不究,便宜老竇多兩個不嫌多,趁機宣揚大愛同盟精神;事過情遷,不再有人關心的課題竟然陰魂不散,編劇不厭其煩重塑在子宮舉行的奧林匹克競賽,除了顯得技窮,也太低估女主人翁的女性直覺。又不是玩三王一后,三隻種馬並駕齊驅同一時間輪流耕耘,爭先恐後連環發射,懷春玉女雖然頻頻試愛,甲乙丙並沒有大被同眠,究竟正中紅心的精蟲誰屬,多多少少心裏有數吧?
最令人沮喪的醒悟,是社會其實仍然非常保守,否則玉女添丁的笑話不會有市有價──最近娛樂圈和政壇一再有人疑似奉子成婚,記者不忘從櫃桶底摷出「婚前性行為」這樣落伍的名詞單單打打,彷彿六十年代那場性別平權運動沒有發生過,諗諗都天旋地轉。請客食飯都去餐館預先試菜啦,買鞋更是試到啱先至付款,結婚這麼大件事反而草率對待,不弄清楚尺寸是否合身,不貼身考察雙方體能是否合拍,便貿貿然在證書簽名,不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