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國債隨時偷雞不成

買國債隨時偷雞不成

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人民幣開始轉勢貶值,一直被視為穩陣投資的中國國債回報開始被蠶食得七七八八。
財政部今年計劃在香港發行100億人民幣國債以及30億美元主權債券。自從2009年首次在香港發行60億人民幣國債,9年以來累計發行了超過1,700億人民幣國債。國債風險極低,回報率又高於銀行存款,是不少香港散戶的心頭好。
不過,自5月中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經貶值超過7%。以3年期國債孳息3厘多的回報,投資者一年的回報不但落空,還要倒蝕。以港元計價的南方5年國債(3199)ETF為例,ETF直接投資於中國財政部在內地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國債,以現價計息率有3厘多左右。南方5年國債上周五收市,創一年新低,過去6個月計,累跌6.6%。半年前入場買國債ETF,暫時也要損手。

取決於人幣貶值幅度

買國債會否偷雞不成蝕渣米,還要取決定於人民幣未來的貶值幅度。國際貨幣基金(IMF)前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推算,如果美方落實向中國貨開徵25%關稅,人民幣兌美元需要貶值12%方能夠抵銷有關影響。現實不是簡單方程式,如此大幅貶值也有反效果。但在貿易戰的當下,國債的預期回報,無可避免要重新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