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人生 - 黎智英

記憶中的人生 - 黎智英

你快樂嗎?很多人馬上想到最近特別令他快樂和不快樂的事情,他不會把這問題放在他一生經歷去評價,如果最近特別顯著的快樂事情腦中閃現,他說他快樂,若閃現的是不快樂的近事,他說不快樂。去年在京都朋友的女兒來探我。她在聯合國做拯救難民工作,以前在蘇丹和孟加拉走趯,這幾年因為敘利亞難民在土耳其、黎巴嫰和約旦等地方到處奔波,勞碌而辛苦,但她充滿陽光正能量,和她幾天相處她總是興高采烈笑口常開,令人非常愉快。我想她長期幫助苦難中的人,菩薩心腸施者的滿足感和福氣令她這樣快樂吧。
一天吃早餐時我告訴她我要減肥,她說捱餓和做運動是減肥的最好方法,建議我們不吃午餐不坐車徒步去遊景點。我們從早上八點出發一直走着,到最後的景點是京都國家博物館五時關門,我們才停下來到冰室喝杯咖啡。我不肚餓卻筋疲力盡,坐下不久右腳小腿抽筋很痛,她蹲下來給我推拿一陣就好了。我不僅小腿不痛了,整個人也鬆弛和不疲倦了,但看見她擔心的神情和關懷的眼神,我沐浴在眷顧的慈愛中。我欣慰而感動,我想這樣樂於助人,她一定很快樂。我忍不住問她,你快樂嗎?不,我並不快樂,她毫不猶豫地說。什麼?怎可能!看着她黯然失色的神情,我不敢再問。
噢,我真笨,她爸爸不是告訴我,她幾個月前才離了婚嗎?她想到的不是到底自己快樂與否,而是她最近離婚的痛傷。是的,我們的直覺往往會輕易地,把最近特別顯著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以偏概全地覆蓋一生。我說,我這幾天與你相處,你令我很快樂,你有這強烈的快樂感染力,我想你一定是快樂的,忘記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就是了。對,忘掉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就是了,她重複我的說話。然後靦腆而認真地說,是的,我看見水深火熱的難民,在難民營什麼都短缺,但過了一段時間適應了,多半都是無憂無慮開心的,我怎可能不快樂!說完之後,她開懷大笑。
她說到難民營適應後多半開心,令我想起自己走難偷渡來香港時捉襟見肘,吃完這一頓飯,不知下一頓飯的錢哪裏來,還不是窮風流餓快活嗎?快樂每人的定義不同,相同的是相對於環境而言,當周遭的人生活都是拮据和貧困,你便不會想着自己的窮苦而隨遇而安了。
那時候到大牌檔吃一碗雲吞麵整天在回味;到廟街遊蕩看賣武的,看相算命的,唱粵曲流行曲的,都是窮人在表演討飯吃,有種親切的共鳴,共患難圍爐取暖的歡愉。要是在廟街食檔坐下來,吃碟東風螺沾甜醬辣醬喝杯啤酒,前面一爐羊腩煲一碟生菜,一路吃一路優哉游哉嘆世界,還快活過神仙呢!或放工後到荔枝角沙灘游水兩三個鐘,看着圓月高掛,和穿着廉價纖薄泳衣濕透玲瓏浮凸的少女,我熱血奔騰,以為自己是牛郎而她是來相會的織女,今晚雲朝雨暮實無死!想想猶如真箇銷魂。這些都是超快樂的事宜,如果你問我,快樂嗎?我會想起這些情景,不會想到做工勞碌艱辛和捱餓時的徬徨,我當然會說自己快樂。畢竟像很多人一樣,我是個樂觀者的幸運兒。
樂觀者是天生,正如一個人高矮是天生一樣,是基因遺傳,他們患抑鬱症案例也較少。樂觀者傾向往陽光一面看事情,性格較積極,開朗和自信,生活過得比一般人愉快。他們做事進取屢敗屢戰,敢作敢為愛創作,因此很多樂觀者是創業家或科學家。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Kahneman說,他從未見過一個有成就的科學家,不是有近乎妄想的自欺,將自己研究項目的重要性誇大,不斷失敗仍堅持不氣餒,最後因而得以成功。我也覺得近乎盲目的樂觀和自信是創業功成不可或缺的元素。一般人創業途中,面對重複不斷幾乎絕望的挫折和失敗都會凋謝,只有對自己的能力和產品有近乎盲目的樂觀和自信的創業家,才會堅持孤注一擲而最後得到成功。當然樂觀而浮誇的性格也是很多創業者失敗的原因。有調查統計證實以同樣的能力和教育程度,創業者去打工他的回報會高於自己創業和生活更穩定,但報告同時指出創業者的樂觀讓他比一般人更快樂。
樂觀者比富或貧者都快樂,他的快樂元素是樂觀的心態,是天生而不用錢買來,因此快樂是生性使然,比錢財或人的努力造就更常見。但樂觀者要想賺到錢,不用創業,創業成功率低,只有賺錢的目標,打份工比創業賺到多錢的機會大許多。1976年美國一班心理學家,向12,000位17-18歲、剛開始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做問卷調查,問他們經濟條件富裕對他們人生目標有多重要。問題分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和絕對重要四個等級評分。到1995年二十年後,再問他們其中597人的收入和對人生的滿意度。果然當時為自己立下目標要成就經濟條件富裕的人,大部分人都做到了。當時覺得經濟條件富裕重要的人比認為不重要的人錢賺得多,覺得很重要的比重要的人賺得更多,而絕對重要的比非常重要的人又是賺得更多。人生滿意度跟賺錢的比例一樣,愈賺得多錢的人滿意度愈高。恨錢的人賺到錢特別滿足,而恨錢而賺不到錢的人特別不滿足。但這些賺到錢的人快樂嗎?不見得。因為當問他對人生的滿意度,他們直覺地只想到賺錢的滿足感,而沒想到人生到底是否快樂。我們都被我們特別關注的事情概括了我們的記憶,而記憶往往是我們量度人生的圭臬。
樂觀者比一般人更快樂,但有錢人呢?有錢人比一般人更快樂嗎?報告指出有錢人的確比窮人快樂,但財富超越了某個程度(在美國每年除稅後八萬美元收入的),這快樂的優勢便消失了。是的,有錢人可以到處旅遊,看歌劇和演唱會,到夜總會和光顧高級餐廳,但他們沒有閒情,缺乏吃塊燒餅和吃碗雲吞麵亦感覺愉快,到沙灘游泳和行山散步覺得寫意,或和朋友聚會感到開心、慰藉和關懷。有錢人都較現實,沒有閒情享受瑣碎而有意思的小事情,與朋友的關係也較疏遠和勢利,因此享受不到朋友甚至親戚間感情的溫暖。你要是問有錢人,你快樂嗎?他會啞然失措。他勢利和計較把一切都平淡化了,沒有了特別顯著的快樂和驚喜,他一時間很難想得起最近特別開心的事情。他可能生活過得不錯,但他記憶中的人生是沈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