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該討論習的敗家(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北戴河該討論習的敗家
(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往年,中央領導層、中共元老及其家屬此時已雲集北戴河,準備參加北戴河會議或度假。其實,習近平全面掌權後,北戴河會議似變得可有可無,不像過去要透過一場場「神仙會」去凝聚黨內共識,而是習一人說了算,以致近年北戴河會議後鮮有重大宣佈。那麼,在中美劍拔弩張、甚至會被歐美聯手打擊之際,今年北戴河會議會有甚麼不同呢?
從爆發中美貿易戰開始,北京就不斷傳出習近平失勢甚至落台的小道消息。恰在此時,習的造神動作有所收斂,不再天天壟斷《人民日報》頭版及央視《新聞聯播》,這種異象很易被理解為習失勢。
不過,按目前北京政局,習被迫退的可能性不高,其頭號心腹、主導中美貿易談判的副總理劉鶴,近日又有新職務,接任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又兼任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主任。這是習近平趕在北戴河會議前,向各界的示威動作,以示劉鶴毋須為中美貿易戰承擔責任,他也不會交出權力,更要藉此反擊外界指他失勢的傳聞。
習近平權力羽翼已豐,全面掌握了黨、政、軍及組織人事、意識形態等大權,黨內主要對手也被他打至七零八落,而中共元老也無以往的一錘定音之力,不像80年代可直接將黨總書記拉下馬。
不過,中國經濟外交陷入險境,都是習上台後的戰略失誤造成。40年前,鄧小平衝破重重阻力,向美國等西方國家打開國門,引入資金技術,不僅挽救中國脫離崩潰絕境,還令經濟起飛。美國縱有千般不是,戰略上仍是中國高速發展的重要依靠。二次大戰後的西歐、日本、亞洲四小龍等,都是全賴美國的資金技術市場才能走出戰爭陰霾並發展起來。
中國近年的發展更是如此。而經過國人30多年胼手胝足,習近平接班時的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上雖有很多問題,但只要繼續韜光養晦,低調發展,改善不合理經濟結構,進行更大膽市場化改革,引入更多優質外資加強市場競爭,則經濟基礎更穩、結構日趨合理。

扶持國企 改革倒車

習近平反其道而行,五年多以來不僅沒進行實質性經濟結構改革,反而大力扶持國企,令經濟結構更不合理,而以一帶一路去庫存、去槓桿更是緣木求魚。習近平上台前一年的2011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審核中國的公開負債資料,結論是當時的中央及地方政府、企業、個人借貸總額為GDP 1.8倍,2017年升至2.55倍(209萬億元人民幣),達到危險水平。這還是較保守的,人民銀行對外公開資料顯示,至2016年年底中國債務總額達到255萬億人民幣,負債率為GDP的342.7%。這跟習的施政失當,到處在國際「大撒幣」有很大關係。
大量中國人血汗錢投入到一帶一路項目,收成卻遙遙無期,令中國掉入債務泥沼。而日夜叫囂大國崛起,盡顯顛覆現有世界秩序之野心,形同叫板美國,終於叫醒美國朝野,導致美國上下一心反擊,不惜發動一場全面貿易戰。習近平不成熟的心智、治國無方,內政外交的幾番折騰,正是招致美國30多年來首度以貿易戰報復中國的主因。一旦連貿易戰也應對不當,極可能把先輩留下的巨額財富也敗光,習就是敗家二世祖了。
如此敗家行徑,當然會被批評,而北戴河會議正是各方發難的好機會。因此,北戴河會議前夕,習一方面放慢造神步伐,另方面透過任命劉鶴出任兩個新要職,表明不會輕易妥協,要他檢討甚至交出權力,似乎是不可能的。但躲得了初一躲得過十五嗎?透過手中的權力文過飾非,豈能堵住悠悠眾口!請看潑墨女孩董瑤瓊及清華教授許章潤冒死直諫,就知道習的倒行逆施是何等不得人心了!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