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只有錢的國家(李柱銘) - 李柱銘

一個只有錢的國家(李柱銘) - 李柱銘

上周,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許章潤發表了題為〈我們當下的恐懼與期待〉的文章,他提出內地人民對於近年國家發展感到迷茫及擔憂,因為近年內地社會出現了凡事政治掛帥,以及再度強調階級鬥爭等現象,令人民不得不擔心「改革開放終止與極權政治全面回歸」。其中他特別提到:「年初修憲,取消政治任期,令世界輿論譁然,讓國人膽戰心驚,頓生『改革四十年,一覺回從前』的憂慮。此間作業,等於憑空製造一個『超級元首』,無所制衡,令人不禁浮想聯翩而頓生恐懼。」
事實上,許教授提出的恐懼,之前不少分析都曾提出,尤其內地是一個缺乏真理的社會,中共作為國家的永遠執政黨,其官員總是會因應當時需要,講出最符合黨利益的說話,但當形勢轉變,他們就會隨即改變立場。不過,筆者也常指出,我們不能指摘中共黨員說謊,因他們眼中根本沒有真理,沒有真,又哪有假呢?總而言之,無論黨說甚麼,縱然是歪理,所有人都必須奉為金科玉律。
內地社會在中共目無真理的文化「薰陶」下,唯一的核心價值就是錢,人們急功近利、道德淪亡,把港人所重視的核心價值,法治、公義、誠信等全都拋諸腦後,最終自食惡果——各類假貨猖獗、豆腐渣工程普遍、環境污染嚴重……等等。
記得今年初中國修憲時,雖然仍有人希望,習近平主席集權在身,乃是為了清除來自舊有利益集團的龐大阻力,往後他便可以隨心所欲地開展其治國大計。但是集權的下一步呢?
社會如今已經出現「改革開放終止與極權政治全面回歸」的憂慮,為了令人民對習主席的改革有信心,絕不是利用黨媒喉舌鼓吹「個人崇拜」,而是正如筆者向來所強調,將國家的發展方針,重回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所提出的治國、治港藍圖。

如在浮沙上建屋

當年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不僅是看中香港經濟繁榮,也是認定香港能擔當國家發展的火車頭,將早已在港於真理下建立的核心價值——法治、人權、自由、公平競爭、廉潔社會等優勢,保持50年不變,便有望可帶領祖國走向文明社會。這樣跟習主席提出的治國方針、理念及計劃,絕對是相輔相成,更可說是不可或缺的。因為當一個社會沒有真理,即使是習主席一再重申要實行的「依法治國」也難以實現,情況就好像是在浮沙上建屋,因沒有紮實基礎而不堪一擊。
無奈,回歸後,香港一直以來賴以成功的核心價值,尤其是法治,卻飽受中共治港者的衝擊破壞,而且近年更是變本加厲。先是在2014年,國務院以七種語言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表明各級法院法官都必須愛國愛港、對國家效忠,履行職務時要「承擔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以及接受中央政府的監督,以「體現國家主權的需要」。其後,治港者接二連三地發表許多衝擊特區法治的言論,近期就欲高舉《憲法》,企圖藉以推翻在《聯合聲明》及《基本法》所訂定的國家對香港既定的基本方針政策。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特區的核心價值卻是國家推進發展的必要元素,否則,任何大計最終都會淪為豆腐渣。故希望習主席集權的下一步,就是盡快撥亂反正,重回鄧小平的治國藍圖。

李柱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