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季南饒,哀哉! - 古德明

北季南饒,哀哉! - 古德明

中共國學大師季羨林一九九九年寫過一篇《記張岱年先生》,末段說:「張先生已經過米壽兩年(九十歲),如果能達到茶壽(一百零八歲),是我們大家的幸福。『碧章夜奏通明殿,乞賜張老十八春。』」季羨林跟陸游磨墨都不配。
陸游《花時遍游諸家園》一詩,是千古名篇:「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芳。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通明殿是玉皇大帝所在,綠章則是道士奏神靈的表章,以青藤紙書寫,又名青詞(見王琦注李賀《綠章封事》詩)。季羨林改通用語「綠章」為「碧章」,是點金成鐵。
而更不堪的是「乞賜張老十八春」七字。按陸游原詩「春陰」二字都是平聲,改為「張老」,那「老」是仄聲,連基本格律都不合。格律之外,用字也未審:張岱年當時九十歲,是上天賜壽已經「十八春」有餘,怎麼還說「乞賜張老十八春」?季羨林應說的是:「綠章奏請通明殿,多壽張公十八春。」這樣改幾個字,意思才合理,音節才鏗鏘。
中共盛譽季羨林、饒宗頤為「國學大師」,合尊為「南饒北季」,而新中國人十九既不識國學,就只會人云亦云。月前饒宗頤死,香港電臺即日請人介紹其「成就」,剛巧請得我一位朋友,是個新聞學者。我後來問他:「你對饒宗頤有什麼認識,電臺找你評論?」他說:「饒公的學問,我那裏懂得?電臺一時找不到評論員,就囑我充數。」我歎了口氣。南饒北季的國學成就,就是不識者吹捧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