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朋友來香港看黃子華「金盆𠺘口」,相約見面,喝完下午茶問她們有什麼節目?她們說準備去鰂魚涌海山樓拍照,於是一起去了。
自從有一個外國攝影師拍了一張海山樓千家萬戶蜂窩蟻巢般的照片,那裏就成了遊香港打卡拍照的勝地,狹長一塊大廈圍住的空地上,日語、韓語、英語、國語混雜,都是慕景而來的遊客,個個舉着手機,相機,仰天拍照,頭頂的住宅壓成一堆,中間擠出一道露天大縫,雲在縫裏飛過。
上海小朋友問我有沒有來過這裏,我說三十多年沒來,三十多年前則幾乎天天經過。
那時初來香港,在鰂魚涌華蘭路的電子廠打工,午飯時間,常去海山樓吃印尼菜。海山樓裏住了許多印尼華僑,有些人家就在家做印尼飯菜,巴東牛肉、梭多雞湯、雜錦飯,一客雜錦飯只賣幾塊錢,飯中有雜菜有辣雞有蝦片還有半隻炸雞蛋,味道不錯,很多人幫襯。這大概也是香港私房菜的先驅,客廳就是餐廳,睡房門虛掩着,人多之時兵荒馬亂,飯菜味道混雜着飄出走廊。時隔三十多年,這天一踏進那個地方,我依然好像聞到了印尼菜的味道,恍如隔世。
海山樓裏不知住了多少戶人家,檐棚和窗戶構成了大都市中奇特的風景,幾十年後終於被遊客驚為奇觀,傳播出去,地球各處都有人跑來像朝拜一樣仰天拍照。既然一場來到,我也混於其中,讓小朋友拍了一張,故地重遊,湊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