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風雲 - 李純恩

周刊風雲 - 李純恩

傍晚打完球,正好瑪嘉烈有空,便約了一起吃晚飯。老朋友見面少不得說說往事,一說說到我做周刊的年代,一下子翻出許多有趣的人和事。那是香港娛樂周刊最盛行之時,每星期市面上有十本周刊出版,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但也就是那種環境,風起雲湧記錄了香港影視界最輝煌的年代,今天回想,當年花過的心力汗水,都那麼值得,不但有增今天朋友相聚時的談興,也是港式生活一段重要的歷史。
那時候明星還沒有經理人,再大的明星,都可以打電話去家裏找到,找到之後理不理你那就是交情的證明。做周刊要有獨家訪問獨家消息,幾乎每家周刊都有特別有交情藝人明星,這些藝人明星當紅的程度,也證明了一本周刊的份量。有份量的周刊,大牌明星的獨家新聞特別多。
雖然今天的年輕人已對這些陌生如古代,但在香港,依然還是有一大半的人記得《明報周刊》、《城市周刊》、《香港周刊》這些名字。這些周刊見證了香港的黃金時代,同時也伴隨了大部份香港人度過了他們的美好歲月。至於今天耀目生輝的港產大明星們,哪一個可以跟這些「八卦周刊」脫得了關係?瑪嘉烈說,這些故事說出來多好聽,如果今天再看到當年的這些周刊,簡直就像在翻歷史文獻。我忍不住告訴她,三個星期前我心血來潮到中央圖書館,想找當年黃霑在金庸家向林燕妮求婚照片做封面的那一期《城市周刊》,結果才知道中央圖書館裏一本《城市周刊》都沒有存過。當時我就覺得給人抹去了一段歷史,很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