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香港這個地方 - 高慧然

生活在香港這個地方 - 高慧然

紅磡某豪宅發生雙屍命案,住在事發單位隔籬座(不是隔籬單位而是隔籬座)的鄰居一臉憂傷,擔心自己的帳面身家縮水,對記者坦言:「冧硬啦!凶樓喎!整單咁嘅嘢,一定冧價喇!」
全世界可能只有香港,記者訪問命案現場的鄰居,會出現這樣的報道,聽起來很冷血,但是不能不承認,這個,又的確是鄰居必然面對的現實,凶樓上下左右單位,銀行估價會壓低,有些甚至無法做按揭,這又是其他國家不會發生的事。
此外,記者又往往會用很大的篇幅去詳細介紹單位面積、呎價、買入價、過往成交史……打開外國報紙,你怎麼可能會在一宗命案報道中看到這些與命案無關的數字?香港人承受着全球最大的住房壓力,也許只能說,是現實令香港人變得冷血。
生活在香港這個地方,沒有物業者壓力巨大,每時每刻都為住房擔憂。擁有物業者,同樣承受供樓的經濟壓力及樓價下跌的心理壓力。把房子租出去,擔心遇到不良租客欠租,更擔心租客在房子裏做些甚麼令樓價下跌。即使不出租,也要擔心鄰居會不會做些甚麼事連累樓價下跌……
有人說不如住墳場,那就不用擔心鄰居死亡,死的人越多,墓地只會越賣越貴。雖然毒舌,卻也是悲涼的現實,生活在香港,有樓無樓的擔憂,也許真的要到死亡那一刻才能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