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大陸經濟走向敗亡 - 古立

蘋論:大陸經濟走向敗亡 - 古立

人民銀行(內地所稱之「央媽」)跟財政部(「財爸」)公開火併,情況罕見;國內外廣為注視,自不待言。經濟不前、債務沉重,兩大財金部門爭相推搪塞責,事屬平常。異常之處,是刻意公開此「人民內部矛盾」。在「習近平新世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下,舉國不是「定於一尊」,由黨核心「一錘定音」嗎?矛盾大爆發,難怪專家們借題發揮,指習近平鎮不住場,甚至權位不穩。

「央媽」「財爸」泥漿肉搏

人民銀行的研究局長徐忠發第一炮,在《第一財經日報》洋洋數千言指控「財爸」推動經濟「不夠積極」:一、貫徹供給側減稅政策不力,未能惠及企業、民眾;二、坐視地方政府胡亂舉債,以致債務進一步失控;三、未有向國企金融機構注資,以致其「資本不真實」,後患無窮。
「財爸」還拖,在《財新網》逐點反擊:一、整體赤字似是沒有改善,實則減稅促進了經營狀況;二、「央媽」轄下的金融機構與地方「共謀」舉債,債務若然失控「央媽」是「從犯」,責不在「財爸」;三、「財爸」「真金白銀」幫國企金融機構化不良資產為優質債權,充實其資本金。
泥漿肉搏,「央媽」的攻擊力度顯然較「財爸」的反撲遠為強勁;指控國企金融機構「資本不真實」則尤其惡毒。試想想,經濟萬一轉差、呆壞賬增加,國企銀行如若欠缺「真實資本」對沖,將不難觸發金融危機。「資本不真實」之指控,是以可大可小。資訊全面管控之下,竟讓此聳人聽聞之「國家機密」外揚,耐人尋味也。
兩大部門何以不能互諒互讓,調解此「人民內部矛盾」?原因之一,不難是體制殘缺,沒有仲裁機制折衷調停兩個咁高咁大部門。原因之二,是有仲裁機制,其權威卻不足以擺平糾紛。
自2012年即位以來,習近平集中所有權力於一身;統領國防外交、財經貿易,以至網路安全等政策,是《經濟學人》筆底的「萬能主席」(Chairman of Everything)。去年修憲加固永續其權位後,宣傳機器更是吹噓舉國「定於一尊」,一切由他這核心「一錘定音」。

「萬能主席」擺不平矛盾

現今爆發貿易戰、經濟放緩,有觸發金融危機之虞,既是「萬能」復有「定於一尊」之無上權威,習近平何以不擺平「央媽」、「財爸」的矛盾,好穩定經濟、槍口對外?在技術層面,領袖、統帥事事兼顧,資訊不難大塞車,以致下情未能上達。哪怕是「萬能主席」亦欠缺英明領導不可少之資訊,那又焉能「一錘定音」作出聖裁?
反之,下情若非為資訊樽頸卡死,而「萬能主席」擺不平兩大部門的矛盾,要麼英明如習近平亦對嚴峻局面掉以輕心。再不然,恰正深知事態嚴重,是以舉棋不定、遲遲拿不出主意;下邊的太監乾着急,惟有透過傳媒隔空對罵,逼迫一尊作主。
姑勿論罵戰是何原因,不辯的事實是「定於一尊」,事事由「萬能主席」「一錘定音」的極權體制必然資訊閉塞;其後果若非決策出錯,便是不能適時作出恰當的決定,以致早晚崩潰。發動貿易戰,特朗普是給此殘破體制猛力踢上一腳,加速其敗亡。

周一至周六刊出
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