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云有好的開始就是成功了一半,起頭起得差強人意,卻未必表示接下來肯定會直插谷底,譬如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在香港的一台戲,以驚嚇度爆棚的《屈原》打頭陣,就沒有順理成章帶領觀眾奔向失敗,反而越演越精彩,第四晚壓軸的《三看御妹》簡直好看到教人捨不得離場,山長水遠跑到屯門大會堂的原始埋怨一掃而空。張愛玲迷初聞戲碼包括糭子之父傳奇,宣傳又大言不慚「《屈原》是越劇表演藝術家尹桂芳晚年得意之作」,加上團中有位尹派小生,自然以為這是蘇青昔日為芳華越劇團編的一齣,戲開演後才知道擺了烏龍:文縐縐左兮右兮上下求索之中,夾雜了數不盡的現代詞彙,台上古裝人不論朝秦抑或暮楚,張開嘴巴「底線」「潛規」滾滾而來,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上海才女再摩登,也寫不出二十一世紀初的都會文明。一波接一波的刺激,老戲迷完全吃不消,可恨缺乏戲裏宋玉那樣的俊俏好門生,植入New Balance波鞋廣告規勸老朽「建立新的平衡」,只會像有冤無路訴的男主角,攤大手板疾呼「蒼天啊」。
新編戲曲通常不倫不類唔嗲唔吊,早已成為劇場常識,然而水平去到這個點,也真非常罕見,縱使演員一個二個手持梅花獎,都沒有本事救市。其實有意重塑屈原大夫面貌,門路多的是,最方便莫如向盛傳的hehe禁區進發,開拓他心中那座斷背山,尤其既然已經請出宋玉,不善加利用多麼可惜。這位中國俊男代表,應該是時下廣受歡迎的壯健哥哥,所謂「潘安眉目宋玉身材」,難怪眼界高的老師破例收在麾下,有助平衡賀爾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