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着重創科發展,輕視文化創意產業,預算撥備就是證明。雖說發展創科是大勢所趨,追趕落後確是必要,但因而掩蓋文創產業對本港的經濟效益,甚至忽視文創為本地青年所帶來的發展機會,這就是政府尋覓香港經濟新動力的最大盲點。
綜觀鄰近的日韓台,各地政府高度重視文創產業,特意制訂政策全面支援文創圈各界別,獲享經濟成果之餘,更可輸出文化軟實力。反觀香港,政府一直沒有完整的產業政策配套,慶幸本地文創圈根底不弱,在零散政策支援下,仍能為本地經濟帶來不低回報。按2015年數據,文創產值佔本地生產總值4.7%,經濟貢獻媲美四大支柱之一旅遊業的5%。故此,若政府決心發展,正視業界需要,文創產業定必大有可為。
政府揚言要打造香港成亞洲創意設計之都,若單靠注資,欠缺完整策略及政策配套,最終只會淪為一番戲言。既然政府要確立亞洲之都地位,視野就不應只有北望,更要南向,制訂發展策略方為全面。東南亞與香港淵源關係深厚,多地組成的「華南文化圈」,積存了豐富的文化背景,加上近年香港與東盟經貿更見緊密,東盟已僅次中國成為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以及香港與東盟在去年底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這都為香港文創產業發展帶來有利條件,具備南向視野的發展策略才符合亞洲之都的目標定位。
完善相關政策配套
產業發展要達到效果,策略以外,連貫而完整的政策配套亦見重要。首要審視現行的文創資助政策,方向有三:一、簡化申請手續及審批程序,以增加申請意欲及提升效率;二、發掘較具效益的資助項目,並協助其轉為常設項目,如畢業生支援計劃,既能為文創青年提供就業配套,亦可為文創圈注入新動力;三、增設「創意券」,鼓勵各行業善用本地文創力量,帶動服務質素提升,更藉此將優質設計融入商業及公民生活。
健全的產業政策,不應純以撥款資助主導,亦應為資金開源及引入投資,如設立配對基金,引進商界資金共同投資文創項目,亦借用其經驗及脈絡,協助文創項目商業化,或扶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而投資回報亦可回流至基金滾存,以保基金持續運作。此外,產業發展也應得民眾支持,完善眾籌相關法規,將有助吸引民眾參與,既可為文創項目籌得資金,亦可推廣本地文創普及化。
政府談文創談足十年,一直砸錢但成效一般,主因就在缺乏長遠而完整的產業策略及政策。將現有文創支援部門整合並升格至另一政策局,將有助確保產業發展的延續性。現屆政府多番重申重視青年發展,大力急趕發展文創產業就成重要一步,否則所有承諾也成空談。
香港永續經濟聯會: https://hkbase.org
陳家宏
香港永續經濟聯會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