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加入亞視,到91年轉到無綫體育組的趙燦輝(趙sir)負責《體育世界》及《球迷世界》兩大體育節目,但大台高層似越來越不重視體育,黃金時段秒秒是錢,不可能播少眾的體育節目,難怪新聞報道一兩分鐘的體育新聞也被趕絕。
他說:「其實做體育係幾慘,要睇管理層是否喜歡體育,每季要有轉變,但有些元素必須保留,因應不同季節加入不同元素,不斷轉變,38年來試過好多不同元素,做到節目職能,由一小時縮到半小時,不斷轉播映時間。」
2007年離開,現為now SPORTS高級策劃經理,在體育傳媒界足足30年,談到大台高層下旨殺《體育世界》及體育組時感到突然及不開心,看着很多同事成長,但要扭轉香港人對看體育節目的習慣並不容易。他說:「體育節目在外國電視台佔好重要位置,美國50年代已開始付費看體育節目,經過半世紀的教育已習慣此方式,香港收費電視只有廿幾年歷史,想看球賽,寧願上網搜尋不法渠道,也不願觀看收費電視台;香港市場細,市民轉高清電視,花超過10年才普及,我們現在開始向觀眾灌輸4K廣播,但日本、南韓已在製作8K節目,將來體育電視節目更講究現場感,因發展背後可以帶動電視產業。」電視台會因應收視不斷調節,而當年的《球迷世界》及《體育世界》都不斷求變,同時訓練記者採訪,為直播大賽做準備。
參考英國世盃合播
94年,有線加入香港電視行業,為爭市場不惜工本購入外國足球與大型運動會的獨家播映,電視台間不會像90年代般共同播大型賽事。趙sir說:「無綫與亞視在8、90年代試過一齊播奧運及世界盃,兩台鬥的是節目製作,英國BBC與SKY TV今年是一齊播世界盃,因電視台知道承擔不起獨家轉播費。樂視年前以幾倍價錢搶英超、世界盃及NBA,分銷商以為香港市場好大令香港買大賽播映權變得好貴,回不到本便會出現萎縮情況。」
香港轉播行慢一步
趙sir又認為,香港環境不適合太貴去投播映權,但今屆世界盃因播映時間比較好,可吸納到不少新客源,但體育節目長遠怎樣走下去沒有人知,但他寧願百花齊放,不同電視台之間有良性競爭,總好過貴了轉播費。他說:「不會冇電視體育,過去三年,走向是數碼平台,當然,香港較其他地方慢,但希望將來可朝着專業及高科技轉播的方向發展,這樣才可保住生存空間。」
《體育世界》知多啲
無綫於1980年啟播綜合體育節目《體育世界》,在1980年代是黃金時段節目,是當時詳盡報道體育消息的節目之一。
節目近年改到周六或日的日間播出。播映則由以往個多小時,減至一小時,並試過加插香港足球及海外體育賽事的精華片段,但自2016年起,節目縮減至每集30分鐘,七月七日中午12時播最後一集,訪問嘉賓是現效力中甲的足球員徐宏傑,而節目尾聲展示38年來歷代主持陣容,包括港人熟識的已故體育評述員林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