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想看剛辭職的前英國外相約翰遜對首相文翠珊來個「武士復仇」的人顯然大失所望。這位非常undiplomatic的政府高官沒有像他的前輩、前副首相賀維那樣,辭職下台時對首相來個致命反擊。他前兩天在下議院只是針對文翠珊的脫歐政策提出嚴厲批評,對她個人則避重就輕,教憧憬英國政壇在夏天出現逼宮大戲的人失望不已。
「期待」約翰遜藉辭職演說掀起逼宮浪潮不算是奢望,而有先例可援的。28年前,曾當過財相、外相、副首相又一度是戴卓爾夫人左右手的賀維因不忿鐵娘子專橫憤而辭職,其後在下議院發表煽情又感染力十足的辭職演說,呼籲同僚不要再在對首相個人還是對國家忠誠的問題上含糊不清,自己已掙扎太久才辭職,其他人應認真考慮兩種忠誠之間的矛盾。賀維形同「討鐵娘子檄」的演說很快挑動反戴卓爾夫人的勢力起事,最終成功逼退鐵娘子,令她成為未輸過大選仍要下台的黨領袖及首相。
避免提早大選失政權
約翰遜今時今日在保守黨內、英國國內的民氣比當年已成舊電池的賀維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要他振臂一呼要倒文翠珊的台,至少有三分一至一半的保守黨國會議員會支持,再加上反對黨工黨配合,文翠珊政府肯定在不信任動議中落敗,被迫下台。
那約翰遜為甚麼不動手反而留一手為文翠珊說些好話呢?最重要的是文翠珊此刻仍有利用價值,仍可以成為維繫保守黨政權不墮的頭面人物,把她逼走令保守黨政府下台,換來的是八月尾或九月初進行五年來第三次大選及第四次全國性投票。
2015年大選,保守黨出人意料之外獲勝能單獨執政;2016脫歐公投,推動的前首相卡梅倫因落敗而下台。2017年文翠珊以為工黨勢弱提早大選,誰知鎩羽而歸,議席不增反減。假若今年夏秋之間再來一場選舉,選民不但深感厭倦,保守黨還有可能成為選民的出氣袋,像97年大選般變成眾矢之的。到時候保守黨肯定喪失政權,約翰遜即使能保住國會議席也不可能當上首相,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暫不對文翠珊出手,保守黨政權仍可久延殘喘,約翰遜等疑歐派可利用自己在黨內的勢力向文翠珊施壓,逼她在脫歐談判中採取更強硬的政策。假若談判結果滿意,英國與歐盟順利達成協議,約翰遜跟他的「硬脫歐」派才動手清走文翠珊也不遲。前兩天下議院通過修訂案,改變政府原來在脫歐談判上的立場,令英國不可能變相留在關稅同盟及共同市場,約翰遜等在背後發功才能得到這樣的結果。
文翠珊不算是強勢領袖,但她不會笨得不知道約翰遜等的意圖。可對她來說,滿足疑歐派的一些要求才能避免倒台。而只要能留在相位,就可以等待最好的時機反撲,重建自己及政府的權威。就是這樣,約翰遜在辭職後虛幌一招便收手,文翠珊則同意微調方案,息事寧人。
問題是這樣的共生關係令英國的脫歐談判立場越來越受疑歐派主導,跟歐盟的距離及要求則越來越遠。雙方要及時在今年底前談得攏不容易呀!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