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架上的大媽(下) - 高慧然

棚架上的大媽(下) - 高慧然

我認真地設想,當年,如果有記者追蹤訪問棚架上的大媽,結果會怎樣呢?也許她是個單身母親,用勞力供子女讀書;也許她丈夫患病不能工作,她取代了他的工作……最終不過是很多網民在訪問後留言,鼓勵她加油。應該就是這樣了,她不會變成雜誌封面人物,不會成為宅男夢中情人,不會被出版社邀請出書,不會有人請她拍寫真……她的工作不會改變,生活也將持續不變。
朋友是對的,某些女人一夜走紅,不只因為她們選擇了「男性」職業,還因為她們是靚女。
由此看來,香港,骨子裏不過是個農業社會。主流輿論首先假定了某些工作有性別限制,即使有女性踩界,這個女人,也不可以是靚女。靚女即使要出賣肉體工作,也不必是貨真價實以血肉之軀出賣體力。說得直白一點,香港人認為靚女出賣肉體拍色情片是合理的,靚女做一樓一賣肉也是合理的,靚女被富豪包養更加是合理的,同樣是肉體,靚女出賣勞力則顛覆香港人想像,必須把她們奉上神枱。
在澳洲和加拿大,靚女從事各種各樣的行業,包括體力消耗頗大的戶外工作稀疏平常,我見過靚女跟車搬垃圾桶,見過靚女做汽車維修,也見過午夜的街頭,靚女穿着反光帶工作服從事道路維修。外國的年輕女子,金髮白膚、豐胸盛臀,拍得住荷里活明星!不過沒有人大驚小怪。你想把她奉上神枱,她可能怪你性別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