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北京政經亂象與政變傳聞相伴而生 - 李平

蘋論:北京政經亂象與政變傳聞相伴而生 - 李平

中美貿易剛開戰,北京政治、經濟就亂象頻生,甚至乎出現政變傳聞,言之鑿鑿指中共元老正策劃逼習近平退位。撇開最高層的幕後權鬥及政治異象不說,看看兩位主管金融經濟的副總理劉鶴、胡春華的權責混亂,看看央行指摘財政部耍流氓、經濟數據混亂、P2P平台接連崩潰、美股回升A股續跌等經濟亂象,就不難理解政變傳聞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就可以明白為甚麼說海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就應該警惕香港政經將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經濟亂象讓高層風聲鶴唳

習近平主政後,在反貪旗號下嚴厲整肅解放軍、武警、政法系統,應已掌控槍桿子、刀把子,不虞軍事政變。但新華網早前轉載已故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早年因搞個人崇拜而向中央政治局檢討的文件,被指是中共元老有意循華國鋒模式,讓習近平「和平地」交出權力,因此才有全國造神運動的大降溫,才有習近平將改變領導風格、重提集體領導的傳聞。
如果說,政治異象錯綜複雜、真假難辨,那麼,經濟亂象則是有目共睹、鐵證如山,也讓中共高層風聲鶴唳、備受壓力。其一,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上周撰文,痛批財政部把財政風險轉嫁給金融部門,還直接形容為「沒有赤字增加的積極財政政策就是耍流氓」。近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政策基調都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央行官員把兩大主管機構的矛盾公開化,兩大政策執行中的混亂可想而知。而副總理中主管財政的是韓正,主管金融的是劉鶴,不見得他們都聽總理李克強的,反而更可能聽自己的老闆的指揮。
其二,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中國第二季GDP增速為6.7%,是2016年第三季以來最慢,但統計局否認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會進一步加大。而統計局上月底公佈,全國規模以上(年收入2,000萬元人民幣)工業企業1至5月利潤為27,298.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5%。但網民發現,去年同期利潤為29,047.6億元。統計局辯稱,是統計範圍規範、統計質量提高的結果。網民揶揄:「為了經濟增長,辛苦了,國統局。」

政經退潮露不堪入目一幕

其三,中國P2P網絡理財平台驚現爆煲潮,自6月至今已有108家,多間交易規模過百億元。官方聲稱,P2P大崩盤將助推行業監管細則出台,結束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這是典型的站着說話不腰疼。投資者則自嘲,自學會分散投資,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分散到了投融家、錢媽媽、唐小僧等平台,「結果現在所有維權群裏都能看到我的身影」。也有投資者說,雞蛋沒有放在一個籃子裏,但所有籃子都在一輛車上,還翻車了。
其四,讓中國股民怨聲載道的是,特朗普3月22日宣佈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中國叫嚷美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自當日至7月13日,美股道指在震盪中從23957點升至25019點,而A股上證指數則從3263點跌到2831點,滬深股市市值蒸發超過10萬億元。
中美貿易戰不只因中方誤判及對策失誤而升級,更讓風光一時的中國政治、經濟在退潮時露出不堪入目的一幕幕。而劉鶴、胡春華權責混亂既是因,也是果。主管商務部、海關總署的是胡春華,但中美、中歐經貿高層對話的中方主席都是劉鶴,是胡被奪權,還是劉被架空?是兩人背後有最高層的博弈,還是王岐山才是話事人?中共權鬥的無序、不透明,是中美貿易戰的最大負面因素,也是香港要面對的最大風險。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