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排雖然股市升跌不一,有風有雨,但本港IPO活動,絲毫不減,據安永嘅數字,今年上半年香港有98宗,在全球排名第一,以集資銀碼計,共536億港元,全球排第五,下半年又有小米及中國鐵塔上市,本港IPO應可以全年站穩前三名。
六個月98宗,平均每月16宗多少少,以二十二個工作天計,每日有0.74宗,頻率都幾高,因為上市工作多數由「碧科」(四大核數公司)做,唔怪得一啲新進會計師做到日忙夜忙,做到唔識返屋企。至於律師樓方面,上市又係由十幾二十間律師樓包辦,負責嘅年輕律師連病都冇時間,以前律師T嘅公子在大型英資律師行工作,因為在港大畢業時夠叻仔,被選中咗去IPO小組工作,足足有十年時間「不見天日」,卒之毅然轉職,去上市公司做法律顧問。前一排同一間大型美國律師行資深合夥人吃飯,聽佢講仲誇張,有啲美資行求才若渴,直情去其他律師行搶人,搶人除咗大幅加薪之外,還會提供簽字費(signing bonus)及安頓費(settlement fee),加埋高達七位數字,有多無少。左丁山問:「簽字費我明,安頓費有乜作用?」律師W答:「有作用㗎!因為轉工轉環境,返工地點唔同會改變生活習慣,譬如你本來在中環返工,中午唔得閒出街食飯,食慣咗鏞記飯盒,但轉工去咗太古坊,食乜飯盒呀?偷閒冇得去IFC商場散一散心,鬆一鬆呀,不免若有所失,於是公司有一筆安頓費補償,依家有好多女律師,用呢筆錢買番一個納吉布夫人至愛嘅手袋,咪安樂啲囉,咪更易投入新工作囉。」咁都畀美資行諗到,服晒!但美資行慣咗隨時炒人,一旦IPO市場放緩,人頭好快落地嘅唧,律師W話:「工作逼人,我都過意唔去。過去十年,我見到不少手下女律師未拍過拖,冇時間吖嘛!我都替佢哋心急。有一對律師夫婦,在兩間不同律師行工作,大家不知何時放工,回家倒頭便睡。第二朝不同時間起床,即刻返工,兩人面對面傾偈時間就係中午在IFC四樓望住維港一齊吃三文治,講吓今晚輪到邊個清潔睡房!」如此誇張情景,令左丁山想起湯告魯斯年青英俊時嘅一套戲The Firm,扮演自哈佛法學院畢業嘅年青律師,香港應該冇呢類事情嘅,但IPO律師賺錢之辛苦法則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