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亮話:年金咪走雞 - 張亮

也說亮話:年金咪走雞 - 張亮

筆者父母都年過70,靠着積蓄和每月兒女供養,生活無憂。他們有時會問筆者如何投資增值,可惜筆者妄稱曾經從事私募基金經年,實在不敢指導老人家投資理財,皆因大家對風險態度差別甚大。年輕人輸了可以再積累,退休老人家血本無歸麻煩就大了。

最近金管局推出終身年金計劃,找來黎明幫助推廣,宣傳短片裏看到長者每月有不少支出項目,如果沒有出租物業、長俸、退休金等固定進賬,每月收入欠奉,只靠積蓄,生活感覺頗有壓力。筆者工作上接觸很多「老友記」,他們反映即使有積蓄,也不敢亂使,因為自己可能命很長,坐吃山空。

積穀防饑是好的習慣,可是因此而不去看病,電視壞了不修理,食物過期也照樣吃,影響了身體和心情,那就得不償失。如何把部份一生賺來的流動資產變成每月的固定收入?同時在長者可以接受的風險情況下呢?

這個年金計劃終身保證每月年金金額,「老友記」投保了,就可以享受每月固定收入直至百年歸老。筆者參照年金公司網站的計算機( https://www.hkmca.hk/hkmcaphp/php/calculator_web_tc.php),77歲男性投保100萬港元,每月可得7 ,680元,把每月所得年金加上退保價值(或一筆過身故賠償),約84歲時回本~100.2萬;73歲女性投保100萬港幣,每月可得6,180元,同樣邏輯約83歲時回本~101.4萬。

即使從投資角度,計劃和銀行定期存款基本是一樣沒有風險,但回報率遠遠來得高,筆者當然馬上介紹給自己的父母親,讓他們找相熟銀行查詢,參加銷售見面。同時也建議他們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終身年金再怎麼好,錢放進去就沒有流動性,這是個長期、終身穩定收入的來源,不是追求高回報、每月每年可以換來換去的產品,也不是隨時可以賣掉以換取現金應急。

據一些銀行朋友反饋,年金表格相當受歡迎,10天8天間部份分行已經要求年金公司再印以應付需求。這是一個急民所需的產品,希望將來有更多的機構、公司多考慮社會人口結構的變化,多想社會大眾的需要,推出相應產品、服務,賺錢和利民並存。

《論語》:「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可以愛財,只是要取之有道。

(利益申報:筆者為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董事,同時為香港年金有限公司董事)

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