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此文時,世界盃決賽還未展開,刊出時已有結果了。克羅地亞若贏得冠軍,固然是大冷門,即使它得亞軍,也令大國的玻璃心們難以想像:一個人口只有400萬的小國,世界足球排名第18,球員年紀偏大,隊中沒有我們熟知的球星……。
克羅地亞面積只有五萬多平方公里,1991年才脫離南斯拉夫宣告獨立,隨後爆發與反對國家分裂的聯邦軍之間長達四年的戰爭,逾10萬人死亡,其間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為爭奪國土更涉及種族清洗,結果克羅地亞獲勝,令大批原居於爭議領土的塞爾維亞人離開克羅地亞,南斯拉夫亦最終解體。
世界盃八強賽克羅地亞對俄羅斯時,塞爾維亞人大都支持俄國。塞爾維亞的著名網球手祖高域,因為表明支持克羅地亞隊而惹來批評。克、塞兩國的民族恩怨看來仍未消除。
我沒有觀看很多賽事,但我有留意世界盃的消息。克羅地亞是在分組賽中少數以全勝姿態進入淘汰賽的。在淘汰賽中又連場加時,並有兩場以十二碼決勝負。這支年齡偏大的球隊,由於體力過度消耗因而每晉一級都不被看好,在這情況下,克羅地亞反而每一場都成為激勵鬥心的動力。十二碼決勝環節,門將蘇巴錫的優異表現成了致勝關鍵。
在與丹麥的賽事中,蘇巴錫三次撲中十二碼使球隊晉級,他當即脫下球衣,但露出的不是他的肌肉,而是另一件寫着「24」的球衣,印有另一球員在足球場上馳騁的照片,上面寫着「forever」。這是曾經與他同隊的戰友庫斯蒂奇。在2008年的一場球賽中,蘇巴錫大腳傳球給前方的庫斯蒂奇,庫斯蒂奇追控中撞到了球場邊的一堵水泥牆,頭部嚴重受傷,在醫院昏迷五天後不治而死。死時24歲。蘇巴錫自責不已,他說:「如果我當時沒有把球傳給他,他就不會死了。」「從此以後,我就決定要把他的照片永遠穿在自己的衣服上,直到我退役為止。」「兄弟,我要帶着你的夢想去更大的賽場!永遠與你並肩作戰。」夢想昨天實現了,世界盃決賽是最大的賽場。
擁有聲名顯赫的一流球星的球隊,在這次世界盃中,早早就爆冷出局了。決賽是由世足排名第7和第18的爭奪。不是哪個國家人口多地方大就有足球的優勢,也不是有個人球技超卓的球星就能致勝。在世界盃能夠一路過關晉入決賽的,是團隊精神最出色的球隊。
團隊精神(Teamwork),與「團結」(Unity)的意思並不相同。在一些強調「一致」的國家或政黨政體,團結講的是沒有個體存在意義、將人們綑綁為一體的社會關係。實際上,天天強調團結的國家或政黨,正是由於抹煞個人只講集體而更助長自私和虛偽,導致內部鬥爭不止。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成就和特質,它並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要揮灑個性、發揮特長,以充份協作而不是要突出個人表現來達成任務,愛護隊友、一切為了實現共同目標是團隊精神的內心動力。
天天講團結的國家,地域再大、人口再多,也不會成為足球強國。足球比賽需要的不是團結而是團隊精神。小國克羅地亞隊正是以團隊精神、整體性的足球風格、不知疲倦的奔跑和出色的鬥志,連續登上了媒體的頭條。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