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有say:認識不同國度 - 何輝

名家有say:認識不同國度 - 何輝

體育迷,以為沒世界盃便暫不用熬夜?上周六凌晨珉布頓男單四強,在決勝盤用長盤制,沒tiebreak下,結果安達臣破紀錄激戰六小時擊敗贏伊斯拿,合演溫網史上最長準決賽。另一場祖高域對拿度受影響場外排隊數小時,珉網應檢視一下賽制了。歷史上最長的珉網比賽是用超過11小時,那場比賽其中一名球員又是伊斯拿!
今晚世界盃決賽了,最後四強或許代表不同的世界。四班球星爭世盃,但不要以為他們沒壓力或一帆風順。克羅地亞陣中就有不少球員小時候為逃避戰亂離開家鄉及飄泊。莫迪歷(圖)小時在旅館住了七年,在旅館停車場開始踢足球;洛夫雲小時候到了德國,未能定居而回國。所以這班球員不少是「捱大」的。
那麼法國及英格蘭的青年球員應很順利?歐洲球員通常五歲左右開始加入球會,自此便一直面對淘汰,激烈度不知比本港文憑試高多少!小時候幾百人,10歲後可能只剩五分一,到15、6歲前後最殘酷。幾十個球會青年軍精英只得幾個能晉身一隊!在選擇球會有要求的壓力更大,例如哈利卡尼全家大部份是熱刺支持者。他首度報考熱刺時只得幾歲,但不成功,輾轉到過阿仙奴及屈福特,數年後再考熱刺才成功,你估小朋友沒有壓力嗎?
在法國,有個地方譯音卡爾方亭(Clairefontaine),即國家足球訓練基地,足球精英在十多歲會被徵召。換個角度即沒被選入的路會崎嶇很多。還有比利時、法國以至英國,移民或其孩子在融入或生活上本身已可能遇上挑戰!四年一度的世界盃,除了是足球盛事外,還提供一個令大家認識不同國度的機會呢。
文: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