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劉伶喝到最後,一定喜歡單麥芽威士忌;天下食客則不約而同地愛上一碗越南牛肉河,這是公認的。
為甚麼?越南河的湯,要是煮得好的話,喝上一口就上癮!湯清澈但味道濃厚,又有不同的層次。第一口甚麼都不加,第二口撒些香草,像羅勒、薄荷葉和鵝蒂下去,浸它一浸,又有完全不同的味道。再加豆芽、魚露或檸檬汁,更變化無窮,真令人食之不厭,味道不能忘懷。
我年輕時背包旅行,就喜歡越南牛肉河的味道。一愛上,就不斷地追求、搜索,去了越南本土、法國、美國和任何有越南河專門店的都市,比較之下,到了最後,終於澳洲墨爾本的「勇記」找到我認為是最完美的一碗。
一直想把「勇記」引進到香港,讓大家能嚐到我說的是甚麼,但機緣未到,中間談了無數次,也是不行。
開餐廳,在我的經驗,知道是一件非常黐身的事,每一個環節都要注意到,一旦開始,就脫不了身,這不符合我愛雲遊四方的本性,自己是開不了的。
經過了幾十年後,終於在我的旅行團中認識了一對年輕夫婦,叫王力加和李品熹,先是談得來,後覺理念一致,追求完美的細節也一樣的,他們很有開餐廳的知識,自己旗下已有兩百多家,到他們兩層樓幾百個員工的公司參觀一下,發現聘請的都是管理人才,組織力是不容置疑的。
一天,在日本旅行中,他們向我說有開越南牛肉河的意圖,我問為甚麼,原來他們研究之下,知道時下的飲食趨向,是健康路線,而最符合健康的,當然是越南河了。
從此我們到各國的越南牛肉河名餐廳走了一趟,大家同意還是「勇記」的最好。我和「勇記」有數十年的交情,得到他們的信任,再加上重金,把他們請了過來。先在深圳建立一個四千平方呎的實驗廚房,牛肉牛骨一鍋鍋近百公斤熬湯。我試一口,不行,全部倒掉,也不知倒了多少鍋,看得大家心痛時,做出來的試了,還是不行。為甚麼?原來為了節省,用同樣的比例,但熬出的小鍋湯來,當然不行了,也當然都倒掉了。
究竟不是甚麼高科技,我們的實驗到了最後是成功了。接下來是粉,一般專門店是用乾粉再泡出,這是我們絕對不能接受的。從製麵廠進的貨,也就都差那麼一點點。到最後決定設計一架製粉機,從磨米漿到蒸熟切條,都在客人面前做出來,你可以說沒有別家好吃,但不能說我們的粉不新鮮。
做好的機器,放在租金最貴的中環店裏,以佔的面積來算,一個月就要花三萬塊港幣,還不算可以騰出來擺兩張餐桌的收入。不過,當「勇記」老闆看到時,也說這一點比他們好。
店裏的各個細節都請專人來做,室內設計由著名的日本空間設計師Jo Nagasaka主理,到了晚上一打開外牆,就是廣大的大排檔式的經營,這一點不得不佩服他們。其他的一切以簡約取勝,不用花花綠綠的傳統越南式,制服、餐具,燈光,連播放甚麼音樂,完全是專業人士指導,一點也不苟且。王力加、李品熹和我,都說:「這樣才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自己,才能對得起客人。」
食物方面,除了越南河當主角之外,我們還有越南法棍、香茅烤豬頸肉、紅油酸辣湯檬或乾檬,我們的春卷,也與眾不同,另有黃金蝦扒、越式羔粉卷,香芒魚米紙卷,金柚沙律和蝦醬炒通心菜等等,顆顆都是明星。
甜點把泰國的三色冰,改為多色冰,椰汁極香濃,當然有越南咖啡、話梅青檸梳打和各種飲料及酒水。雪糕方面,我們做不過「泰地道」的好吃,我從他們店裏引進了榴槤雪糕、椰汁雪糕和很有特色的泰國紅茶雪糕。自己做的,有拿手的青檸香芋冰,請各位一試。
鋪在桌面的餐紙,請蘇美璐畫了一張我淥越南粉的畫,這次穿了綠色衣服,以示環保,另一張是她畫的各種吃越南粉加的香料的畫和名稱,大家在等位時可以研究研究,才不覺悶。
至於打包,我們也請專家設計了一個紙盒,裏面有兩格大小碗上下叠,固定了食物不會流出來,我最不喜歡倒瀉得一塌糊塗的外賣。附近的食客可以直接倒湯在盒中,遠一點的,我們用一個Stanley保熱壺,是美軍指定製品,保熱壺中的勞斯萊斯,免費借各位用,當然要收訂金,用完了還給我們即退回,這點請原諒。
一定還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請大家給我們寶貴的意見,慢慢地改。這一間是旗艦店,一切的設計已有定案,下一家做起來就能照抄了。深圳的店,將在這個月底開業,其他的,慢慢來,完善了才開。
開業那天,熱鬧得很,各位友好都來捧場,在請柬上已說明為了環保懇辭花籃的,但來賓們還是照送,我只好照收,心中嘀咕,花兒即凋謝,折現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