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輕鐵天榮站月台前日爆出沉降問題,引申出港鐵及屋宇署雙雙向發展商新鴻基地產「跪低」,為發展商的工程進度將安全準則放寬達3倍。立法會議員炮轟政府將沉降停工標準由20毫米放寬至80毫米是「搬龍門」;有工程師更指月台及路軌有機會同時沉降,嚴重可令輕鐵「出軌」甚至翻車。港鐵回應則指鐵路設施受附近地基工程影響,沉降是預期現象。
記者:伍雅謙
港鐵前晚回覆查詢時,揭露天榮站月台早於去年10月已出現沉降,至今最少沉降3次,發展商的專業人士團隊及後因應工程進度,建議將停工標準調整至80毫米,並獲港鐵和屋宇署同意,但上月底月台沉降幅度仍超出停工新標準,即逾80毫米。
議員均炮轟政府隨意將標準「搬龍門」。身兼元朗區議員的民主黨鄺俊宇批評,政府可隨時調低安全標準,即使有通報機制亦形同虛設,「下次又就住某件事放寬,鍾意就放寬個標準,有機制都廢㗎喇」。
港鐵屋宇署:沉降屬預期
同樣是元朗區議員的民建聯梁志祥稱,政府在回應元朗站高架路軌沉降時,提及沉降20毫米便需停工,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主席田北辰亦曾指沉降45毫米需停駛列車,「𠵱家80毫米都唔使停,真係匪夷所思」。土木及結構工程師蘇耀坤指,若因外來因素如打樁導致月台沉降,估計路軌的沉降幅度亦與月台相若,坦言路軌一旦出現沉降,有機會導致輕鐵出軌甚至翻車。他直言地盤完成灌漿等加固工程後,仍未能阻止月台沉降,情況令人擔憂。
港鐵昨再回應指,沉降指標因應不同鐵路設施的結構、位置、施工方法及地質等而不同,專業團隊評估結構後建議停工指標為80毫米;又指鐵路設施出現沉降是預期現象。
不過,屋宇署就鐵路防護措施的作業備考中列明,鐵路保護區內的工程需就所產生的影響作出個別評估,每項建議均須符合技術規定,包括對任何鐵路構築物或裝置所造成的移動,不得超過20毫米;而因工程導致路軌出現的垂直水平差距,不得超逾5毫米。換言之,指標不可以隨意因應情況而更改。
屋宇署指,項目的註冊結構工程師於2016年3月及6月提交樁柱及鋼板樁的圖則,當時訂下沉降上限為20毫米,惟及後錄得沉降幅度超逾上限,工程師遂暫停工程並調整沉降上限。屋宇署承認,一般沉降上限為20毫米,但如有需要,該署與港鐵、專業人士及相關部門會因應鐵路設施結構、施工方法、地質及位置等,研究可接受上限;又指因天榮站月台座落於泥土上,沉降幅度較大是預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