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未能免於恐懼,何來自由? - 李平

蘋論:未能免於恐懼,何來自由? - 李平

今日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逝世一周年。他的妻子劉霞三日前剛獲准離開中國,前往德國就醫,結束近八年的被軟禁。海外媒體、中國異見人士都在為劉霞獲得自由而歡呼。但是,無論弟弟被留在中國作人質的劉霞,還是生活在一黨專政魔爪下的中港兩地人民,都未能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要建立民主機制以抵抗強權,首先要像昂山素姬所期盼的那樣,「學會將自己的思想從冷漠和恐懼中解放出來」。

政府官員警察成人民恐懼源頭

離開牢獄般的中國,劉霞終於獲得了人身安全、人身自由,但是,她真的完全自由了嗎?劉霞的弟弟劉暉曾受姊夫、姊姊株連,被控詐騙罪判囚,今次也未能如願陪劉霞赴德國,輿論多認為他成了當局約束劉霞言行的人質。外界期待劉霞投奔自由後能說出劉曉波被肝癌死及她被軟禁致嚴重抑鬱的真相,但她要顧忌弟弟的安全,未能免於恐懼,言論自由就難免受掣肘。
免於恐懼的自由,與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並列為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1941年1月提出的「四大自由」。聯合國人權幹事卡萊姆利安(Mary Kalemkerian)曾在2016年國際人權日(12月12日)這樣表述,免於恐懼的自由是指任何人都不應害怕他們的政府、政府的武裝,不應害怕警察有不民主行為,甚至不應害怕鄰居,「這意味着晚上睡覺時,你可以期待你的房子第二天仍然存在」。
卡萊姆利安的表述,簡直道出了中港兩地人民的心聲。在中國,民眾回家時發現房子已被拆掉,甚至在睡夢中房子被強拆的事時有所聞。血淚斑斑的拆遷事件和過往的計劃生育大作戰,是讓人民陷入生命財產恐懼的典型惡例,而歷經三年仍有維權律師下落不明的709大抓捕、廣東公民因海祭劉曉波被捕而發現火車站人像識別監控系統的「先進」、在網絡上批評官員或富商而被跨省拘捕等,顯示政府、官員、警察都成了人民恐懼的源頭。
在香港,市民原本以為享有四大自由,但2014年《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受傷,讓為聲援他而上街的同行們明白,新聞自由的前提之一是免於恐懼的自由。至2015年,銅鑼灣書店5名股東、員工陸續被失蹤,李波更是在香港被失蹤,其後中國富商肖建華也在香港五星級酒店被失蹤,香港已徹底失去免於恐懼的自由,同時期失陷的是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學術自由,同時期被剝奪的還有港人的選舉權被選舉權。

對人權惡化的冷漠尤令人恐懼

尤令人恐懼的是,被剝奪了免於恐懼自由的港人,有不少對中港人權惡化的反應越來越冷漠,越來越不關心劉霞、王全璋、林榮基、梁天琦那些受害者、反抗者的命運,一如另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緬甸民主鬥士昂山素姬所擔心的那樣:「在一個否認基本人權存在的制度裏,恐懼往往無所不在。怕囚禁,怕酷刑,怕喪命,怕失去友人、家庭、財產或生計,怕窮困,怕孤立,怕失敗。最陰險的一種恐懼是那種偽裝成常識甚至聰明,把那些有助於維護人的自尊和固有人格尊嚴的日常的細小的勇敢行為,誣衊成愚蠢、草率、微不足道或無濟於事之舉。」
昂山素姬還說:「一個民族,要建立一個具有堅強民主機制以保障抵抗政府強權的國家,必須首先學會將自己的思想從冷漠和恐懼中解放出來。」這是港人支持支聯會繼續聲援中國被囚人士、繼續高喊結束一黨專政口號的理由,這也是對今日港人的告誡,特別是對受劉曉波株連人士冷漠的港人的告誡。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