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能源必加價 - 左丁山

綠色能源必加價 - 左丁山

中電港燈加電費建議一經宣佈,不少報紙之報導焦點係(一)大罵加價,(二)追問如何照顧N無人士,即劏房住客。至於電費加價之背後理由及點解特區政府要補貼市民用電87億元,就備受忽略。於此亦可見報紙老總(決定評論及報導方向之話事人)係用民粹取寵角度去報導評論一宗商業行為,根本冇意願去分析環保與發電成本及持續維持供電穩定呢啲大議題。
究竟政府為何補貼87億而唔係57億或者107億,政府並無交代,有人問過中電港燈:「你地點樣計出87億嚟㗎?」兩間公司口徑一致,就係政府自己計算及決定嘅,公佈前並無與兩電商量及研究。因為一般有電錶市民可獲補貼3000元(290萬用戶乘每月3000元等於每年87億元,其中九龍新界便有220萬戶,港島區有70萬戶),但劏房未必有電錶,於是不能受惠。政府將責任推落在兩電身上,港燈中電要各自找NGO幫忙聯繫劏房業主安裝電錶及陸續以智慧型電錶取代現時之舊式電錶。找尋劏房及說服業主係一項艱難工程,九龍新界據估計有四萬戶,港島有一萬戶。
如果政府不自行決定宣佈補貼87億,劏房戶與其他居民一樣按加價後電價繳交電費,兩電未必要花時間去找尋劏房戶。很明顯,當今政府自恃庫房有的是錢,膽小怕事,恐怕批准加電費會拖低民望,於是決定補貼87億。如此一來,此例一開,以後兩電再加價,政府會否再補貼?兩電根據利潤管制協議行事,依足合約精神,政府又何必插手干預加派福利?加電費可減低用電量,派番一啲電費則卻削弱此作用。如果純粹為照顧低下基層,何不「定向降準」而不一刀切派福利?
近十年來,全世界都響起環保發電之聲,大趨勢是以再生能源輔助油氣發電,禁止核電或逐步廢除煤炭電。這個趨勢是健康的,可以拯救地球,但過往十年經驗證明,再生能源成本高昂,效益不如理想,世界各國人民皆須承受高電費,顯著例子就是德國,德國禁止核電後加強發展風電及太陽能,電費屬全歐洲最高,每度電高達29.42仙(歐元)(其中一半是稅及徵費),但德國人的環保意識強,對繳交全歐洲最高的電費並無多大反對聲音。中國的太陽能行業全蒙政府補貼,一旦補貼叫停,產業便爆煲,像2007年在紐約上市的中國Yingli Solar(英利綠能)已於六月底遭除牌,股價由最高400美元跌至6月29日之1.43美元。奧巴馬時代津貼的美國太陽能公司已經破產!發展清潔能源說到底還是要按照市場規則辦事,即是綠色電價不能上漲的話,綠色發電純屬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