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總統特朗普(圖)向中美貿易戰撥火,美國貿易代表署公佈對中國2,000億貨品徵收關稅清單,料最快今年9月實施。儘管1974年《貿易法》為美國總統於國際貿易談判中開創快速程序,但特朗普主張的關稅措施,並非無往不利。
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8月14日,透過1974年《貿易法》指示美國貿易代表署對中國進行301調查。該署經過逾8個月調查,及跟業界代表舉行公眾聆訊和諮詢後指中國侵犯知識產權外,又指「中國製造2025」戰略威脅美國,故於今年3月底公佈對中國總值500億美元貨品徵25%關稅。該署於4月修定,公佈美國對中國開徵關稅清單貨品項目,縮減至逾800項。
特朗普違不納消費品承諾
美國不滿中國反制措施,雙方亦沒有退讓或談判空間。美國新一輪對中國2,000億貨品開徵10%關稅,誠如《新華視點》引述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指,美國擴大關稅措施,需要進行公眾諮詢,美國是否落實對華新關稅,仍具備許多不確定性,新關稅清單有機會修改。馬駿亦指,美國貿易署進行公眾聆訊和業界諮詢,過程將持續約兩個月,料最快今年8月30日完成後,美才可能採取行動。
事實上,美國貿易代表署對其他國家進行301調查,從向業界調查磋商、公眾聆訊、貿易代表仲裁與制訂關稅措施等需時。美國對中國新一輪關稅措施,受影響貨品擴大至日常用品和消費品。特朗普亦違背了美國打貿易戰不會納入消費品的承諾。美國商戶開始對特朗普貿易政策感不滿,越來越多商戶擔心關稅措施打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