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二(17日)正是三伏的初伏日,不少人都會做艾灸踢走虛寒,但這療程非人人適合。山東青島一名1歲男嬰就因做艾灸,致腹部皮膚發黑脫落,傷處怵目驚心,治療20多天仍未康復。香港註冊中醫及註冊物理治療師陳國正向《蘋果》指出,小童是「至陽之體」且皮膚嬌嫩,並不宜做艾灸。
這名馬姓媽媽表示,上月初,其1歲兒子腹瀉多天未見康復,她就在朋友介紹下,帶兒子到靜湖瑯園小區內的乾善堂,由姓洛的女負責人為他做艾灸、推拿。馬婦稱,頭兩三日都是先艾灸再推拿,到第三日則沒做推拿,直接用艾灸熏腳心,然後熏肚子,完成後在兒子的腹部貼了東西。馬婦稱:「具體貼的甚麼也不知道,問要貼多久,說貼一晚上。」
惟當日回家後,兒子便哭鬧不停,晚上更醒了好幾次。她起初以為兒子是生病難受,翌日上午將艾灸貼撕掉時,才驚揭真相。馬婦說:「(皮膚)呈現那種發紫發黑的狀態,像東西糊了(煮燶了),第二天的時候,就整塊破皮,破皮之後我就聯繫了她(洛姓負責人),發了微信,她就說可能是過敏了。」
馬婦之後再帶兒子到養生館,對方看了一眼就給了馬婦一瓶藥,着她塗在兒子的患處。但翌日兒子的破皮更嚴重,後來幾天全部是大水泡。從馬婦提供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其子腹部的皮膚呈黑褐色,肚臍下的部份皮膚甚至已經脫落了。馬婦最後帶兒子到醫院檢查,醫生指是皮膚過敏,加上艾灸貼不透氣,才造成這樣的傷勢。
事後馬婦到養生館理論,協商後她獲賠4,000元人民幣(約4,744港元)。她隨後向當地媒體記者反映,記者到養生館內視察,未見掛有營業執照,於是通報當地的市場監督管理所和衞計局。執法人員很快到場,負責人強調男嬰皮膚出問題,責任不在養生館,賠償亦是出於「人道主義」。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檢查發現,這間養生館在2017年12月辦理了營業執照,目前所從事的經營行為也在經營範圍之內。不過,記者發現,該館使用的艾絨並不符合規定,原料包裝沒有任何標識,且在場幾名工作人員也提供不出相關的執業資格證。福山新區街道市場監督管理所已責令乾善堂推拿艾灸館在規定時間內,提供艾灸原料的進貨來源及相關從業員的證件,倘在經營中有違法行為,將被依法處罰。
看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