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最後階段,大家也可能感到足球在換代中,無論是人物及踢法。首先無限量向美斯及基斯坦奴朗拿度致敬,他們無限地打破不少定律。此外,了解今次世盃發展,可能會更了解年輕一代的成長。
今次世盃可分三個年齡層段。美斯及C朗算一代,美斯在05年踢世青並奪冠;之後可以是09年踢歐青那代,有瑞典的馬古斯貝治及托禾倫,也有德國的紐亞、曉姆斯及奥斯爾。最新的就如基利安麥巴比(圖)、加比爾捷西斯、塞爾維亞的年輕一輩,以及英格蘭的今屆、以至下一次更年輕的一班冠軍人馬。
現在20歲上下的一代,成長於資訊及電子年代;精英球員很早,可能是10歲之後,通常在歐洲,過住頗充裕的生活。從過去幾年的世青及歐青等觀察,如塞爾維亞贏得的一次,以及2017英格蘭青年隊贏得的幾次大賽,球員很多都很有自信,同時有很好的心理質素、看着很多現實或很商業的足球長大,極渴望盡快取得成績。
這代球員明顯較自我,但活力非常強,為應付高密度比賽並非太多是肌肉型,有很好的執行力但整體合作需調校。今次世盃最能代表新一代足球的是法國及英格蘭,特別是英格蘭;由於修夫基的長遠計劃,大家更能從英軍身上嗅到未來數年的足球,雖然修夫基也明白今次的成績實在有點意外。
在已發展的地區,現在要接觸頂尖足球不難,所以美洲有更多球迷遠征俄羅斯。同時,這亦反映各地在足球上得到的資源分別。大家有沒想過克羅地亞陣中,不少球員小時是在逃避戰亂中長大,而慢慢大家會發現,要在世盃有成績,就更多要依靠在歐洲大聯賽長大的球員。
文: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