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社相依︰單對單 講清講楚

醫社相依︰
單對單 講清講楚

在香港,很多長者都患有一種或以上的慢性病,由於不太清楚如何服用藥物或自我監測身體狀況,他們都期望在公立醫院的普通科門診或私家診所,由醫生詳細解釋病況,並給予適切的建議。但現實是,醫生太忙碌了。自2014年,醫院管理局規劃新增的普通科門診服務均以8分鐘的診症時間為基準,雖然相對2008年的平均診症時間6.7分鐘高出20%,但試問醫生又怎能夠用8分鐘時間向病人講清講楚?診症的環境充滿壓力,醫生要面對長長的人龍,有壓力;病人要爭分奪秒向醫生發問,同樣有壓力。
因此,新的地區康健中心將會提供舒適自然、空間充足的地方,由醫療專職人員向市民提供單對單及個人化的健康諮詢服務。我舉個例,中心會提供藥物管理服務,長期病患者一般都需要服用超過一種藥物,然而,他們大多不清楚每種藥物的藥性、服用方法,以及藥物之間和藥物與食物或飲料的相互作用。在現時的診所指導病人服用藥物具相當的挑戰性,但在地區康健中心,藥劑師可以單對單向病人詳細解釋服用藥物的注意事項,病人也可以直接發問;如有需要,藥劑師更可按病人的狀況和服藥後的反應,進一步與醫生商討調校藥物的劑量。有時候,病人因為某些原因要延遲服藥數個小時,地區康健中心成立後,他們不需要勞師動眾、花上數小時排隊見醫生,只需諮詢康健中心的藥劑師或護士,十分便捷。
以上的例子正正帶出基層醫療個人化服務的特色,一方面可為病人解難,另一方面可透過面談諮詢,由醫療專職人員把重要的醫療資訊準確地傳遞給病人。

撰文: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醫生
隔周三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